第一章 起名礼(1/2)
作品:《密色之王爷台上》乾隆二十二年(1757),大清王朝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地区最高官职。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1764~1777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伊犁九城。
宁远城外,山坡上的各色野花在绿茸茸的丝绸般的草甸上争奇斗艳,装点得满满当当。薰衣草宛如深紫色的波浪,黄色的蒲公英、金铃花占满了波浪间的留白,火一样热情的红罂粟也毫不相让……各种颜色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甚是美丽。就像是艾德莱斯绸一样,纹样粗犷奔放,色彩简洁明快,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
伯克[伯克:新疆维吾尔族***对官吏或统治者的敬称,对一些封建主或宗教上层人士有时也称“巴依“或“巴依老爷“。]老爷阿里木家宽敞的院子四周,种植杨、柳、桑、榆、洋、槐、皂角、白腊等较为高大的树木,筑起一道绿色的屏障。靠里部分再植一片桃、杏、苹果等果树。与起居部分交界处,则是花池及葡萄树地床的所在。这里有砌筑的矮台、低栏或沿石,池中缀以月季、芍药、大理、扶桑、灯盏、金菊等花卉。
台上、栏旁、甚至沿伸到廊上、窗台上、居室内高低错落地搁置着各色盆花和常绿翠叶。
两层错落的房屋,门廊上挂落和栏杆,墙面和顶棚被漆上了和天空一样的淡蓝色,木门和窗板上纹样反复的木雕,房子屋基的砖刻图案,和那一方方用砖细心垒砌的像花一般盛开的层层台阶,无一不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宽敞的廊檐下,高朋满座,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葡萄架下的卡塔[卡塔:一种比双人床还要宽大的木塌,床面有的用整板,有的用格板钉成,用以休息纳凉。]上,一张长桌用上好的艾德莱丝绸做衬,摆满了装了各种吃食的精美餐具,各种干果,水果、奶酪、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
长白胡子的大毛拉[毛拉:维吾尔族***对***教教职称谓,又称阿訇。],端着庄严捋着须,一手还抚着厚厚的古兰经,正身坐在卡塔上最尊贵的位置,面露慈祥。阿里木伯克和族中的几位长者和亲眷挚友分别围坐在大毛拉的身边,恭敬地听着训诫,聊着欢愉的天。上好的红茶冒着热气,方糖、蜂蜜、果酱、奶油、盐巴盛在高脚的瓷樽里等着客人自行取用,调制自己喜好的口味。
气氛愈发和谐,阿里木伯克眼神示下,侍者鱼贯而入,每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又递上布帕擦干之后一一撤下。一波波侍者端着抓饭、烤包子、烤全羊、阔尔达克、米肠子面肺子、木塞莱斯、卡瓦斯……各种美食美酒终于上桌了。
餐毕,大毛拉开始领做都瓦[都瓦,就是祈祷与祝福,这一动作在维吾尔民间习俗里表示吉祥如意。],只见他把两只手伸开并在一起,手心朝脸默祷了几秒种,然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一众宾主重复起同样的动作。
礼毕撤餐。一众主宾脸上的喜悦带上了许多恭敬,大毛拉要开始诵经了。
吟唱声起,阿里木伯克的母亲老伯克夫人把一个襁褓里的婴孩递给大毛拉,这是她的儿媳妇七天前刚刚填的第五个孩子,她唯一的小孙女。毛拉接过孩子,抱在怀里,一边看着孩子,一边诵读起随身的那本《古兰经》里的圣训。
一个篇章结束后,只见他把孩子放在地上滚了一圈,变滚边说着“为你取名迈里巴钮……”一个新的生命从此有了自己的名字。
伴随着那一圈翻滚,一声脆亮的啼哭响起,好像是这个小小的生命在向这些见证了她的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