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二分时(6)
“你们的优势在于不对称式的战斗。去破坏敌人的道路、桥梁、仓库……让敌人占领孟加拉的成本成倍地增长并阻碍他们搜集情报和下达命令的效率。”和谢里夫·罗易一同躲在村庄里的麦克尼尔没有把责任完全推给对方的想法,或者说他觉得未能阻止罗易做出错误决定——尽管更大程度上来自集团的盲目自信——同样是自己的过失,“现在看来,和敌人正面决战为时还过早。”
“可总要有人去做出牺牲。”罗易的眼神飘忽不定,他还没有从遭受迎头重创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我以为……我们可以快速结束这场战争。”
麦克尼尔清楚是谁在为孟加拉游击队买单,那当然是本地的孟加拉人而非躲在孟加拉之外的德国人。英勇的游击队员们在把城市和郊区搞得一团糟时,同样为未来的重建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而巴基斯坦军队并不会因为没法及时搜捕到游击队就停止报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通过避免正面冲突的手段把战争持续下去只会让其他孟加拉人继续受害,届时孟加拉人将会得到一片焦土和废墟还有几百万同胞的尸体。
但德国人或许乐于见到这一结果,印度人也一样。尽管德军和印军若即若离的态度已经引起了许多孟加拉人不满,暂时找不到其他盟友的受害者必须仰仗这股愿意支持他们的主要力量,哪怕它本就是双刃剑。
1984年6月末到7月初,麦克尼尔趁着罗易从战线上撤回部队并加固防线的机会做了些战况整理工作。他把罗易所部执行渡河作战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一写明,并同时回顾了孟加拉人最近存在的一些隐患。罗易的忧虑或许是真心的,这个当初愿意主动站出来反抗的老游击队员希望能够更快地将同胞们拯救出来而非任由他们在漫长而残酷的对抗之中成为代价;而对于其他孟加拉人指挥官而言,大举正面进攻也许是为了向德国人和印度人表现自身的实力、让误以为能随意拿捏他们的德印联军有所收敛。
从结果上来看,孟加拉人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沿着河流和其他防线固守的巴基斯坦军队得以集中力量并展开顽强反击,其结果是孟加拉游击队和【自由孟加拉军】在三个方向上的进攻均遭遇挫败。先前孟加拉人以德印联军训练出的部队为骨干大规模招收游击队员以扩充部队,号称要建立一支规模可与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相比的大军,现在看来这些空头支票离兑现还有很远。
然而麦克尼尔没有理由去责怪罗易,他相信罗易已经尽力了。过去的几天里,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