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岳飞就带着他的亲兵离开了主和派的大本营,启程前往了他的驻地——鄂州。
此行算上岳家兄弟在内,一共才五十骑,这五十骑都是这两年儿岳飞当了统制以后,追随岳飞出生入死的亲卫。
由于宗泽最后一年多因为郁郁不得志,身体条件不允许他继续戎马,所以权利逐渐下放、过度过度给了他的得意门生,所以宗家军慢慢的改姓岳以后,那些曾经与他出生入死的同袍兄弟也变成了他的部下,不过身份的转变并没有引发那些丘八兄的不满,虽然论武力,岳飞不足以服众,但论及智谋,哪怕是幕僚长王贵也几次三番的折戟沉沙在岳飞手里。
能打、会打、能统兵,这是将才之辈,虽稀不少。
但是,能谋、善韬,掌全局,此乃帅才之辈,凤毛麟角!
军中强者为尊,但将与帅孰强?需要问吗?
鄂州,地处湖北中路,现在金国与大宋的国境线,自西向东是:
西和州、秦州、金州、均州、襄阳府、安丰镇、泗州、楚州一线,(南宋北线太飘忽了,今天姓赵,明天姓完颜的,太搞脑子了!)而岳飞镇守的鄂州距离襄阳府直线距离不过七百多里,可以说是直面金国虎狼的鼻子尖了!
岳飞手底下目前只有继承于宗泽的五万兵马,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一万,以五万人北拒大金,自保有余,想要北伐根本就不切实际,眼下岳飞最着紧的就是要扩军,如此不仅仅让女真人不敢随便南犯,而且,也让临安那群主和派在给自己使绊子之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知道他近几个月脑子里都在盘亘着这个念头,岳潜道:
“元帅,咱们回去了以后是直接就地征兵扩军吗?”
岳飞听后,说道:
“盲目扩军没有意义,兵贵精、而不贵多,本帅打算增加新的编制,咱们地处荆楚大地,长江乃是一大天险,如果我们手里有一支水军,那么当北面那群旱鸭子南犯的时候,咱们的水军就可以大显神威了!”
岳潜:
“征多少?”
岳飞道:
“女真南侵,荆楚大地的热血男儿应该不在少数,够一万再好不过,不够的话,就在五军之中选拔水性佳者加入水军,步卒空缺者另征即可。”
岳潜道:
“江防力量有了,不过咱们他人北伐,这些水军就只能当步卒用了,不考虑增加步卒吗?”
岳飞道:
“步卒的话,五万就够了,如果有条件,我会征一支纯骑兵、砸锅卖铁也要将之武装到牙齿的背嵬军!”
沈括在西北做延州知州时,就写下过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
穿白盔白甲,所以叫“银装背嵬”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等书还记载,宋哲宗元符年间,一些西夏“背嵬”投降宋朝,并立有不少功劳。
故而南宋人章颖说:
“背嵬一名始于西蕃”。
说得再明白一点,“背嵬”一词其实是西夏党项语。
既然“背嵬”一词不是汉语,只是党项语的汉语记音,那按汉语强行解释为背啥东西就离谱得可笑了,所以说,‘背嵬’二字并非是指替将军背酒瓶子。
据一些研究西夏语言的学者考证,西夏语中“蛇”的发音近似汉语“背”,“龙”与“鹰”的发音都近似汉语“嵬”,原来神秘的“背嵬”就是西夏语“蛇龙”或“蛇鹰”的意思!西夏人用“背嵬(蛇龙或蛇鹰)”来做部队的称号,就像汉人用“虎豹营”、“飞虎军”等来做部队称号一样,显然是夸耀该部队的凶狠骁勇,也即表示这是军中精锐。当时西夏人常把将帅的亲卫精兵称作“背嵬”,北宋时西北宋军天天跟西夏打交道,自然就把这个词儿学会了,照样子把自家将帅的亲卫精兵叫做“背嵬军”,南宋初年西北籍的宋将也大多保留了这个习惯,比如韩世忠等人。
毕竟不论古今人们都有一个心理,就是认为一个词儿越听不懂就越神秘、越唬人、越高大尚,如古代的轻吕(吐火罗语“剑”)、般若(梵语“智慧”)等词儿。
在南宋初年,陕甘地区已经沦陷,除了一些南下的北宋西军旧将,极少有人知道“背嵬”的原意,南宋有笔记记载,连韩世忠的背嵬军成员都闹不清“背嵬”到底是啥意思,只知道该咋读。
如果大家知道“背嵬”就是汉语“蛇龙”或“蛇鹰”之意,恐怕也不会抢着用了。
岳潜道:
“装备还好说,马的话,等我抽空去打劫女真蛮子们的吧!”
岳飞哈哈大笑道:
“岳家军军纪严明,但是如果对象是女真人,那么本帅大力支持!”
之后那四十八名亲卫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半年后,地处叙州深山老林中的迷之国度——〔长春谷〕
此地环境清幽,由于长春族敬畏自然,所以山谷之外入目的净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其间虫鸣鸟叫、虎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