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完人道,接着悉达多又开始观察天道。他看到那些天子,身体非常清净,没有一丝尘垢。有的居住在须弥山顶,有的则居住在须弥山的四面,有的居住在虚空之中,然而心中常保持着欢悦之情,从没有不适意之事。
而每天都有钧天广乐相伴娱乐,以致他们无法辨别昼夜。四方所贡献的各种有趣的物事,都无不绝妙。饮食衣服,只要一起念就自然到达他们面前。即使过着如此适意的生活,他们还是常为欲 火所煎熬而变得劳神焦虑。
而且又看见他们天福享尽之时,五种死相一一出现:头上的花便即枯萎;眼睛紧闭;身上的光芒顿时消失;腋下出汗如水;自然离开原来的座位。他们的眷属看见天子以上五种死相出现,心生眷慕,因此感受到绝大的苦痛以及懊恼之情。
悉达多见到天子也有这样的情事出现,心下顿时生出巨大的慈悲之心,他如此思考道,“这些天子,他们本来前世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得到以上巨大的快乐。然而果报将尽,就会横生巨大的苦恼。生命终结之时,都要舍弃天身,有的甚至要堕落于最前三种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之中。
本来造作了好的德行,为了求取快乐的果报,而将此天福消耗殆尽;而今所得到的却是乐少苦多,这就像饥饿的人,吃各种有毒的食物,开始虽然感觉味美如鲜,但终究要酿成大患的。为什么有智慧的人要贪恋于中,并且乐此不疲呢?
世间各色人等,见到寿命长时,便以为会永远有这么快乐;当他们见到人身也有变坏的时节时,心里就生出巨大的苦恼,于是就生出邪恶的看法,以为众生没有因果,因此之故而展转进入轮回三恶道的过程中,备受种种痛苦。
悉达多用天眼的力量观察了五道的情状,心下生出巨大的慈悲之心,他思考道,“三界(佛教术语,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总称)之中,没有一件事是快乐的。”这样思考直到中夜结束之时。
进入三更时分,悉达多进而观照众生的本性,“它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而有衰老和死亡的呢?”
悉达多马上就知道了衰老和死亡是以生作为根本的,如果离开了生,也就不会有衰老和死亡。而且这个生不是从天上而生的,也不是从自身而生的,它不是无缘无故而生,而是从因缘而生,因依于欲界、有色界、无色界三种有业而生。
悉达多又观察三种有业是从什么地方而生,他马上知道了三种有业是从四取而生。
取,是追求执著之意。四取为四种追求,即欲取,对色、声、香、味、触等五妙境的追求;见取,对各种非佛教的世俗观点的追求;戒禁取,即执著于各种非佛教的戒律;我语取,即执著于我的偏见。
他观察四取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四取是从爱欲而生;观察爱欲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了爱欲是从感受而生;观察感受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便知道是从接触而生;观察接触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便知道是从六入而生。
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的总称。
观察六入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六入是从名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观察名色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就知道是从心识而生。
观察心识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就知道是从行而生。
观察行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是从无明而生。
如果消灭了无明,行也就跟着消灭了;行消灭了,心识也就消灭了;心识消灭了,名色也就消灭了;名色消灭了,六入也就消灭了;六入消灭了,接触也就消灭了;接触消灭了,感受也就消灭了;感受消灭了,爱欲也就消灭了;爱欲消灭了,四取也就消灭了;四取消灭了,有业也就消灭了;有业消灭了,生也就消灭了;生消灭了,衰老和死亡,忧愁悲伤苦痛懊恼等等情绪也就都消灭了。
像这样从逆、顺的次序观察十二种因缘,到第三夜分之时,就破灭了无明之境。光明之相出现之时,悉达多便获得了智慧之光,并且已经断绝烦恼之障,而成就了一切种智。
定功现前,机缘成熟,就这样在悉达多三十岁那一年二月八日半夜时分,忽然一颗明星出现在天际,清清朗朗,照耀天庭,悉达多触景会心,刹那之间豁然大悟。
这时,本觉理与始觉智合为一觉,如如理如如智,理智不二,已经证到生死不灭,无罣无碍的涅槃境界,于是,悉达多由此而悟彻宇宙人生大道,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立地成佛,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位,而成为天上天下三界独尊的天人之师
《魔从心生,亦自心灭。上一次我成就阴神境之时,引来了五大域外天魔阻我道途,而今在即将冲破阳神境之时,想不到又引来了无形无相的业魔!呵果然是煌煌仙途步步险,一重境界一重天呢!》
此时此刻,丁勉的意识便仿佛一个局外人般,看着自己的魂体拖着双刀,一步一步朝大正鬼王走去。
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身心神中的狂暴怒火与那抹越来越强的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