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派去安州的人不久便传来消息,说是赠礼对方已经收下,两家的信物与聘礼都已退好。
李巧慧的继母虽不高兴,但碍于虞志远身份没敢多说什么,且还将李巧慧亲娘的嫁妆和该给的家产腾了出来,让姚氏的人带回京中。
李巧慧的继妹倒是嫉妒得很,她不知李巧慧婚事的底细,也不知道虞府二房日后会有多惨,只觉得李巧慧是攀上了京城的高门大户,说话时都带着酸劲。
姚氏的人将发生的事写得十分详尽,包括李家族人听说此事后的狂喜,还有听说老夫人即将被送回浔州时的不安。
李家如今的族长与李氏幼年相识,对她以前那些破事知晓得一清二楚,听到虞志松被赶出虞府,吓得双股战战差点没说出话来。
最后李族长取出二百两银票给李巧慧添嫁妆,又另取了一千两带给姚氏,说是感激她这段时间的照顾之情,婚事还得麻烦她做主。
无论是族中还是李巧慧的继母,都没有要让她回安州备嫁的意思,只愿她老实待在京城,婚事办得好不好、大气不大气,都跟他们没关系。
他们还巴不得低调一点,省得丢人现眼。
李巧慧也是十分厚脸皮,自打新宅那边闹过以后就在里面住下不肯走,周氏每天都要站在院子里骂,一会儿骂天一会儿骂地,磨练了一段时间嘴皮子功夫都利索起来。
虞志松成天不着家,虞启烽也猫在虞府外院,每天到了夜里才会摸回去,与李巧慧正是好得蜜里调油的时候,哪里有心思管周氏高兴不高兴。
虞灿每天除了去母亲那儿听听这些消息,就是在院子里收拾前往宁州的箱笼,骑马装,厚衣裳,外加一些生活用品,满满当当塞了三大箱。姚氏笑她不是要去游玩,而是要搬到宁州去住。
虞灿早早写了信给宋秋霖,告诉她踏青节会去宁州拜访,宋秋霖回信中的用词颇为欢喜,连连写了好几个期待来访,还告诉虞灿她哥哥正好要在踏青节前去往宁州,若是不嫌弃可以结伴同行。
“大夫人,大姑娘,白马书院那边回了讯,说是宋公子后天一早能走,时间行程都看虞府安排即可。”姚嬷嬷最近神清气爽,治理后宅之事进行得无比顺利,以前还有一些效忠老夫人的人,现在全都转了方向。
姚氏和姚嬷嬷都不在乎这些,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只要肯踏实做事,心里那些小九九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把重要的事分派给信得过的人就是了。
姚氏正和虞贞一起描花样子,虞灿百无聊赖坐在一边玩祖父送她的核桃,听到这消息终于来了精神。“我去告诉大哥,他早就想找秋霭哥喝酒,谁知道白马书院管得那样严。这回在路上他们可有得聊了。”
白马书院是京郊山上一座有名的书院,用虞烁的话说,那是管得比军中还严格。除了应有的晨课晚课,还要提早一个时辰起来锻炼身体,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去了就是小半年下不了山。
要是考核成绩不过关,年节里都只许家人前往探望,不可离开书院。尽管如此,求学的少年青年们还是趋之若鹜,每逢招生时,山门都要被人踏陷下去几寸。
宋秋霭比虞家人进京还早,至今还只出过山门三次,自打虞家人进京就与虞烁有过书信往来,但一直没有功夫见上一面。
宋家老爷早在虞灿失忆前就调去宁州开原县任知县,一般在那里历练三年,回京后即可入吏部任主事。
宋老爷和虞志远一向聊得来,太太何氏也和姚氏交好,过年时两人还来虞府略坐了坐,只是当时虞府乱糟糟的,夫妻俩又有许多亲戚要走,还得去白马书院看儿子,于是很快告了辞。
“灿灿,你都装了三箱,不妨再多带两箱子东西过去,替我送我你宋姐姐和何伯母。”姚氏让姚嬷嬷把装好的礼物拿出来,果然是大大的两箱,一看就很实沉。
虞灿为镇国公府的马捏了一把冷汗,景砚不要他们自己准备马匹车架,说是国公府一道准备,省得麻烦。虞烁闻言还笑嘻嘻地对打趣她道,这回可以安心把全副身家都带过去了。
“后天一早就要出发了,这两天就不拘着你们读书,好好休息两天,路上多半有得累呢。”姚氏拿起手中花样子给姚嬷嬷看,一边对虞灿虞贞道,“不过玩这一趟回来,可要做两首诗说说心得。”
虞贞:“嗯嗯,我会好好玩,好好作诗!”
虞灿:“......”为什么她要面临这么惨的未来?
“灿灿,这可不是我的决定,”姚氏看到虞灿表情连忙甩锅给虞志远,“你父亲就那样儿,别与他一般见识,不就是两首诗吗,又没让你作什么惊世大作。”
“娘是说打油诗也行?”虞灿瞪大眼,请问她娘亲现在是在教她蒙混过关吗?
“咳,我可没这么说,反正你自己看着办吧。”姚氏挥挥手让两个孩子出去玩,自己与姚嬷嬷继续探讨起花样子来。
走出松鹤院,两人就见一个小丫鬟急匆匆跑上前来,手里拿着一封信,恭恭敬敬递给了虞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