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问题,其实在现实里真的有发生。不过不是在韩国,而是在意大利。
有鉴于罗马日渐拥堵的交通,罗马政府准备修建地铁,缓解交通的压力。
孰料这个有利于民的举措,却遭到了多方的反对。
因为地铁将会从古罗马角斗场旁边经过,很多人都怕地铁的修建会让角斗场的根基松动,破坏了这处举世闻名的遗迹。
结果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导致这个惠民的建设时至今日还存在于纸面上。
遥想中国历史上那个最大的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了多达三百多出的文物古迹。遭遇的反对之声也是极大,但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还是被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了。
当时还有不少的所谓公.知、精英们痛心疾首,认为此举是文化沦丧、传统断绝的人间惨事,在社会上颇引起了一番舆论。
但当时国家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做了最大的努力,包括整体迁移等等,细致到了甚至是一块砖的编号的地步。
这些办法和措施,说明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忽略对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程度。
而与之相比,那个水电工程的修建,却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还多。
而电力又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力的缺失已经到了影响国家发展的程度。
国家发展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的繁荣程度。更具体来说,这已经关系到了国家能够发展壮大和普通民众的吃饭穿衣的问题了。
和这些相比,那些古文物建筑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国家无法发展,就意味着原地踏步。中国已经原地踏步了上千年,最终被虎.门的炮声打入了万丈深渊。
和那样惨痛的经历相比起来,保护文物与国家发展相比,孰轻孰重还分不清吗?
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领导人可以在这样的难题中选择更有利的一面,并且坚定地贯彻执行下去,最终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而所谓的民主制度之下,群声如沸,此起彼伏,吵到最后也很难得出一个结果来。
最终,国家还是在原地转圈,一事无成。
在当今这个追星赶月的年代,效率低下都是不能容忍的,就更不要说“民主”光环下的互相扯后腿了。
以往大家都沉浸在所谓的民主的美丽幻境之下,没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是一个难解的陷阱。
现在,崔正源就通过一个普通的例子,把它的弊端完整地显示了出来。
就看这冲击到最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