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你们瞧着,生气也没有用!当年我祖宗屠杀了你几千万,比日本鬼子弄死的都多好几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你们不也照样乖乖的当顺民么?”
有人为他们洗地,一再宣称这是“民族融合”的代价。但他们却不断的撕开伤口,还往里面撒盐,生怕别人记不起来仇恨似的。
这是何等的有恃无恐,以为掌握了媒体喉舌,就能肆意歪曲历史,毫无底线的刺激广大民众的容忍度。这么做,对他们到底有什么好处?难道生怕别人忘记了仇恨?还是故意制造民族冲突,搞乱了国家?
赫为真就是藏在幕后的推手之一,当然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但他却不能顺着话头去回答,思忖少许,抬起头来,苦笑道:“这就是一桩生意而已。只不过是无意之间迎合了大众的需要,一下子开了头,再也刹不住了。杨先生是做大买卖的,应该知道利益刺激下,会发生什么结果。我们,也是回不了头。”
他自己都觉得这解释很勉强,意外的,杨浩却轻轻点头:“这也说得通。”
九十年代,国内电视机刚刚普及,电视荧屏太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那时候,一部合辫子戏《戏说乾隆》突如其来,以各种中国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诸如皇宫秘闻、江湖恩怨、微服私访、清官断案,还有情啊爱的诸多纠葛,让大众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那之后,《宰相刘罗锅》又适逢其会,火的一发不可收拾,堪称万人空巷。究其原因,有制作精良的一方面,关键还是内在因素迎合了大众的喜好。
广大民众其实不关心历史背景,也多半不去想几百年前的民族仇恨。中国历史太长了。几千年里不打仗的时间一共才不到四百年。而让所有人始终绷着神经过日子的运动时期才刚刚过去二十年。谁也不乐意去回忆那些苦难纠葛。
辫子戏的兴起。却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继而随着国内经济振兴、人口流动增加,矛盾冲突数量翻倍,地方官员却毫无准备,应付手段也太过拙劣。于是,要清官圣君的潜在需求迅速膨胀,《廉吏于成龙》、《康熙微服私访》和《雍正皇帝》之类应运而生。
为什么不是别的戏,却非得是辫子戏?
有太多的原因在里头,其中一个。恰好是在六七十年代中苏论战当中,史学界整理了一大堆的清朝历史资料,有意无意的把原本抱着脑袋小心过活儿的一些人的胆子给撑起来。改开之后,他们也是最早把握时机,争夺到传媒力量的人。又是身在京城,有利条件实在是太多了。
但就在这个阶段,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开始混进去。
大名鼎鼎的轮子大教主lgz宣称是自称是“康熙转世”,公然宣称“满洲国”是“配合天象应运而生”。许多人开始为汉奸贰臣树碑立传洗地,什么洪承畴之类的堂而皇之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正面人物。
其他优秀的东西也不是没有,但在面对一个空前繁盛的市场等待发掘。大量煤老板暴发户资金蜂拥而入的大环境下,谁也不去管这个那个的。复制成功模板赚快钱才是最要紧。
于是,辫子戏一拥而上,一发不可收拾!
老百姓不去想那么些,电视演什么他们看什么,自己看的高兴就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谁在乎?
能够看到其中利害的文艺界、史学界、影视界,却在滔天巨浪一般的金钱利益熏染下,集体堕落。他们有“民族融合”的大旗在手,能公然接受《狼图腾》那种操蛋的“换血论”,更又怎么会在乎人民大众会不会受到错误的影响?
有了钱,一切都是浮云!
要说政府一点控制没有,那是冤枉的。九十年代末,轮子教被取缔,海外势力支持的某女真文化基金会搞颠覆分裂活动,被清理。但这都挡不住金钱利益推动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