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大发现》(五十二)(3/5)

《周易大发现》(五十二)(3/5)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命题。“乾”在《周易》原创之字应是“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后以“乾”并取象“乾”为天,但阐发的含义与《周易》原创之意并不背离。是赋予“君子”的一种精神。

《乾》篇里虽有“君子自强不息”的这层意思,但《乾》篇宗旨是“君子”为政上一种策略,是偏重于君子政治作为策略与政治理念,还不同于“君子自强不息”是偏重于自身人格精神,两者表述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

到了《文言》确把“元亨利贞”阐发“君子四德”来。原创《周易·乾》篇通篇就是围绕“君子”如何去“为”,若换到其它篇里出现的“元亨利贞”,按四德释之恐怕就更显牵强附会了。因《周易》一书中的“元亨利贞”,出现于《乾》、《屯》、《随》、《临》、《无妄》、《革》6篇章里。

()乾:元亨利贞。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随:元亨利贞,无咎 。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在原创《周易》篇章里,这四字应译为”开始亨通,利于未来”的事情道理。

但《文言》确实是以儒家的思想来阐发《乾》篇的内容,阐发的也很好,但不同于法家那种“君王论”的理论思想,儒家是仁德为核心的学说,所希望王政以仁德为本。《文言》对《乾》篇里的文句逐句的解释,不外是以儒家的思想而释之。有些解释的也不错。如“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但大多解释的是借题发挥,而对“用九,群龙无首,吉”就不做解释,认为与帝王 有冲突。而在另一段里虽出现了“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的说法,这种解释法是与“群龙无首,吉”的原义不相符的。总之《文言》确实在《周易》的义理基础上阐发出新时代的新思想,反过来说是新时代里的新思想塞进了《周易》学术里去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超越”与“突破”吧。

《象》、《彖》、《文言》并没有背离《周易》的义理这一理论方式,不过是《易传》里这些文章发挥的远远超出《周易》本来的思想内容。但这要比史巫用“六联体”符号取象,再借《周易》里的文辞来比附人事上吉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行为,无疑是彰显了《周易》的哲学思想,这正是时代人文思想的进步体现。这正是体现了春秋后期与战国时期的思想大开放里与百家争鸣不无关系,才有了这人文新思潮的不断涌现与进步。但从《文言》里也流露出一种新的思潮,也有点《系辞传》里的思想,即开始滑向新的神秘地带。

“《文言》曰:……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这虽假托孔子之言,但无疑用“圣人”之名,开始把天道自然观引向人类社会,为王权等级秩序寻求“天经地义”上的理论根据。这口味分明是帝王目的论。在《文言》里还引述《彖》文里的句子“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这说明先有《彖》文,后产生了《文言》,秦汉之际是新的王权大一统思想产生的时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以“乾”(天)喻君王,希寄新的君王一统天下,普天之下同亨和平,这为后封建社会乌托邦政治建构出一个无限向往的七彩光环。

“时乘六龙以御天,云行雨施,天下平也”,这里已不是希望周天子“以建万国,亲诸侯”(《大象》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