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题,也确实是一个“恒不死”(长久不会消失)的事情。那么,怎么办呢?作者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就是“冥豫,成有渝,无咎”的表述。
“冥”:深远,引申为深入地思考。“冥豫”的意思是“若能深入思考如何对待安逸享乐。”“成”:成习。“渝”:变更,违背。“成有渝”:指成习的毛病有了改变。
最后的句子意思是“若能深入思考如何对待安逸享乐这种问题,一旦这种成习的毛病,有了改变,也就没有什么过失。”
本篇内容是紧扣主题,即围绕着安逸享乐来论述。本篇的篇名“豫”,是指安逸,快乐意。《诗·小雅》里有“逸豫无期”,“豫”就是指快乐享受讲。安逸享乐为何与“利建侯出师”相关联呢?《周易》是为“君子”(有国有家的统治者)讲述的政治道理,而不是为百姓讲述的道理。因“君子”是安邦治国者,“君子”若过度的安逸享乐,自然对政治影响是十分有害的,古今都一样,西周是官僚制,当官的一味追求的是安逸享乐,那么,国家的前途命运,百姓的前途命运,则可想而知了。
本篇论述的虽是如何对待“安逸”这一问题,而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到政治的高度来思考。统治者若过度的追求安逸,就会对社会造成灾害,对统治者自身同样会造成过失与悔恨,即对“君子”自身造成危害。严格的讲,无论从个人,还是从政治角度,都是不利的。这是历史经验所得,历史经验告诉“君子”因安逸而丧志,是无益于“建侯与出师。作者从利害关系上讲述了安逸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本文中的“介于后,不终日”,“勿疑朋盍簪”是运用的比喻。
《豫》文如诗的句子:
鸣豫
介于石
不终日
盱豫
悔迟有悔
由豫
大有得
勿疑朋盍簪
冥豫
成有渝
十七、《周易》第十七篇《随》文,为君子讲述追随处置,爱为根本的道理
(原文)
“() 随,元亨,利贞,无咎。
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于嘉,吉。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译文)
十七、追随处理得当,是大而亨通,有利无害的前景。
官员常有变动是好事情,应建立出一套官员交替的制度来。这既关系着青年人的接替,也影响着老一辈人离去的问题。既要维系着老一辈,也莫耽误了新生力量。考虑得当,照这样办,既寻求到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有利于其位,符合正道。追随是为了占有官位,则有凶险;把爱作为遵循的根本原则,光明正大,还有什么灾祸呢?爱是通向美好吉祥的根本,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于是听从国家的法度行之,而被君王所任用,就会亨通于西山那样的稳固。
(解读)
“随”指追随,照办,顺从等意。本篇是指“追随”之意。本篇的命题是“随,元亨,利贞,无咎。”通过“随”的判词来看,都是好的结果。那么追随什么能有如此好的结果呢?正是篇中的“有孚在道”,即为官者应追随的爱民原则,才“元亨,利贞,无咎”。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官”:官位,官府。“渝”:变更。“官有渝,贞吉”意思是“官位常有变动,是好的发展事情。”
这是围绕着“追随”讲官府上的道理。官位不断的变动,体现更好的选拔官员。
“出门交有功”。
“出”:拿出,产生。“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