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4/6)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4/6)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本段里的“有孚”反复出现,这就是《周易》里构建的“民本”理念。“有孚,惠心勿问,元吉”,这是说“有了爱,不用询问,是非常正确的行为”。“有孚,惠我德”里的“惠”,是指仁爱,恩惠。“惠我德”:回报施爱者的恩德。“有孚,惠我德”的意思是“爱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面是从“益”的有利一面而论述其政治道理,而本段是从不利于“益”的一面论述其政治道理。

“莫”:没有谁;不要。“击”:攻,攻打。本段意思是“若没有增益,反而相互损害而立仁爱之心不能长久,就凶险了。”这是从有害于增益的一面来谈。若相互损害,再加上没有仁爱之心,即不可能增益,而更难以干成大事。像迁都的大事不但不能完成,而还会造成政治上出现危险。

总之,本篇是上篇《损》的姊妹篇,本篇是从增益上来讲述政治道理。这增益不但指财富的积累,而且也包含了爱心的积累,爱心的积累就是民心积累,是“利涉大川”的信用资本,两者不可或缺。这里既是讲辩证关系,又是讲政治道理。

本篇里的“利涉大川”,“或益之十朋之龟”是比喻之句,而其它则是直接陈述“增加收益”的政治道理。

《益》文如诗的句子:

利有攸往

利涉大川

利用为大作

元吉无咎

或益之十朋之龟

弗克违

永贞吉

有孚中行

告公用圭

中行告公从

利用为依迁国

有孚惠心勿问

有孚惠我德

莫益之

或击之

立心勿恒凶

四十三、《周易》第四十三篇《夬》文,是为君子论述下情上达,决断无误的道理

(原文)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无号,终有凶。”

(译文)

“四十三、下情上达,视听畅通,应发扬光大于朝廷,这样才有真实的警报,‘有了险情’,来自于封国。但不利于马上兴兵,利于前去了解事情。

刚刚发展起来一点基础,前往不会获胜,还会带来灾祸。提高警惕,防备日落和夜里发生战事,就没有了担忧。强壮在表面上是危险的。若君子决断一意孤行,就如同行路遭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屁股上没有了皮肤,行走起来就步履艰难;手牵着羊就不会丢失,听到这种说法劝告,能不相信吗?苋草生长在路上,应果断的除去,中正行事,则没有过失。若听不到了警报声,最终灾难真的就要发生了。”

(解读)

“夬(gui)”,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为“gui”音,解释是:“《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查《辞源》音为“kui”,解释是,一指易卦名;二指决定。可能《辞源》里的音,是个笔误,一般注音为“gui”。“《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按“决”意,既有排除阻塞物之意,也当决定以及水把堤防冲开等意。从本篇内容来看,“夬”的意思是果断处理或排除阻塞视听之意。本篇里就是指“下情上达畅通之意”。

本篇题目(即本篇的立论)“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扬”:发扬。“王庭”:君王的居所,朝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