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六)(2/7)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六)(2/7)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过失。清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这是来比喻国家衰败的局面改变了,养民,惠民的政治局面又建立了起来。

“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幕”:井盖。“井收勿幕”:指取水后不要盖井盖,大家都能得到井水。“有孚”:有了爱。

这最后是通过“井水勿幕”来比喻百姓都得到政治上的恩惠,这种恩惠是建立在君子(统治者)爱(有孚)小人(被统治者)的根本准则。

本篇是通过水井来比喻象征政治上的养民,爱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样失修,就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这是宣扬“民本”思想。即王制里的民本思想。这对后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养民,爱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学的根本。本篇以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伟大英明君王的出现,来扭转乾坤,使国家走向太平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伟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给百姓修井的人。

《井》篇从名称到内容全部是隐喻。这是用“水井”来隐喻君主如何做到“养民”的道理。“养民”就是得民心,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用“水井”来隐喻治国的道理。

《井》文如诗的句子:

改邑不改井

无丧无得

往来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

羸其瓶

井泥不食

旧井无禽

井谷射鲋

瓮敝漏

井渫不食

为我心恻

可用汲

王明

并受其福

井甃无咎

井冽寒泉

井收勿幕

有孚元吉

四十九、《周易》第四十九篇《革》文,是论述社会改革,伟人倡导的政治道理

(原文)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巩用黄牛之革。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征凶,贞历,革言三就,有孚。悔亡,有孚,改命吉。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译文)

“四十九、变革,要遵循规律,抓住时机,以爱为本,坚守正道,利于未来,没有悔恨。

用黄牛的皮革捆扎东西坚固牢靠。改革要抓着时机,乘机向前推进,吉利,没有过失。改革过程中,会遇到风险和挫折,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要对改革的道理做好各方面的宣传,更要以爱为本。有了成熟的改革方案,没有后顾之忧,以爱为本,推陈出新,变革就能成功。有了伟大的领导者,以威如猛虎之势推行变革,不用占问,就会得到百姓的信任与拥护。若靠一般的领导者推行改革,老百姓变革在表面上,这样的改革推进会有危险,应处于稳定,守正道才正确。”

(解读)

“革”:改革,变革。“已日”:无论天干里的“已”(ji),或是地支里的“已”(si),都排在第六位。上古人重视周期循环,在《周易》里出现过不少这种认识观。这里的“已”(ji),已然是讲变化规律的,认为七日来复是一个自然变化规律,故无论干支里的“已”与“已”,都是第六位,即转变的时期,“已日”也就是转变的时机,或叫抓住变革的时机。“已日乃孚”,指抓住有利的变革时机,才能使民众信从与信服,这里的“孚”指信服讲。这题目意思是:“变革既要遵循规律,抓着有利时机,才能取信于民,才是利国利民,利于发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悔恨与过失。”

“巩用黄牛之革。”

“巩”:用皮革捆扎东西。“黄牛之革”:指黄牛皮。

这句话是用黄牛皮所做的皮绳捆扎东西坚固牢靠。这是用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周易哲学解读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