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将这些无偿捐献到了户部,燕王殿下的意思,将这些礼物变现或换成有用的物资,免费发送到过冬有困难的百姓手里。”
“臣连夜组织人手核对、测算,这些礼物总价值约十一万四千六百两纹银,臣请示官家让户部采买物资,并以燕王殿下的名义发放下去。”
“大庆殿”陷入了沉静。
“厉害啊,这是要散财买名,关键用的还是别人的钱,而那些出钱的人,反而被送进了刑部。”
老薛极跪坐在地上,脑子却在飞快地转动着。
“嗯,这也算是一件善举,朕准了。不过,朕希望这里每一文钱都要花到百姓身上,要是让朕知道有人胆敢在这里边动手脚,刑部的大牢应该还留有位置。”
既能赈济灾民,又能替自己儿子扬名,花的还是那帮犯官的钱,赵扩又岂能不准?
站在文官中段的李知孝看到了,感觉有些不妙,急忙冲着旁边的一位御史使了个颜色。
“臣有本上奏——”
赵扩一看,从文臣里走出一位御史,好戏要开始了吗?
“刘御史,有何本章,尽管奏来——”
你不能不让人家奏啊,不管说啥都行,而且就算是说错了,也不用担任何责任。
宋朝的言官,可以说是最“猖狂”的一个群体。
没错,就是能用上“猖狂”这个词,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连官家都敢当面指着骂。
盖因宋太祖当年的约法三章。
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是“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
誓约中,明确指出宋朝官家不得擅杀大臣和言官,否则必遭天谴。
此誓约,由宋太祖设立开始,便一代一代帝王不断向下传承和延续。
“臣要弹劾当朝的燕王殿下赵昊——”
刘姓御史一嗓子,这“大庆殿”上比方才更安静了。
“哦,刘卿弹劾燕王何事?”
“臣弹劾燕王殿下,罪责共计一十武百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出班附议。
赵扩看了看,几乎都是正四品及以下的官员。
有宋一朝,只有从五品以上的朝中官员,才有资格来上朝。
也就是说,现在跳出来弹劾郭默的,还都是些小角色。
“史相,你怎么看待此事?”
赵扩看到没有人再站出来,也没有人出来替郭默鸣冤的,就直接点了史弥远的名字。
“启禀官家,燕王殿下自当年‘武举’以来,文韬武略出众,组建‘敦武军’,又建‘靖难军’、‘岳家军’,还整合了‘忠顺军’,一时武略,当世无出其右者。”
“两湖抗金兵,走马取洛阳,又在西夏、金国玩弄敌酋于鼓掌之间。区区数年功夫,麾下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万精兵强将,实乃当世军神也!”
“以老臣看来,大宋能否北还故都,能否完成太祖当年的遗愿,全据‘幽云十六州’之地,全在燕王殿下一人尔。”
好嘛,史弥远没有针对刘御史的弹劾做评论,只是在不停地为郭默“歌功颂德”。
这些话语,听到某些低阶官员,尤其是低阶武将的耳朵里,纷纷露出诧异的神色。
但是,那些站在靠前位置的紫袍之辈,却一个个眉头紧锁。
口蜜腹剑吗?
“史相,你是不赞成刘御史所奏吗?”
赵扩继续装傻充愣,他又怎能看不出史弥远的险恶用心?
“刘御史,身为国之言官,为大宋江山计,风闻奏事。列数罪状有一十官当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