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怡闭上了眼睛,只想在竹沥姑姑怀里安然睡去,好忘了世间那些无尽的烦劳。
正昏昏欲睡时,徐云怡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她立即睁开眼睛问竹沥姑姑:“正是因为汉王、赵王与太子之间的夺嫡之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所以他们才会千方百计探听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最后打听到了当年的传言?”
“不,应该说太子、赵王和汉王早就知道了当年的传言。”竹沥姑姑答道。
“早就知道了?”徐云怡一时之间还有些想不明白,但稍微想了想后,她便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太子生于洪武十一年,汉王生于洪武十三年,赵王生于洪武十六年,当该传言闹得沸沸扬扬时,他们早已记事。靖难之后,永乐初年,该传言搅得满城风雨,他们三人也不可能不知。只是当年皇上刚刚继位,他们三人之间还没夺嫡之争,所以不会在意这个传言。随着光阴飞逝,传言渐渐被镇压下来。可近年来汉王、赵王不遗余力地与太子夺嫡,所以他们又开始重新关注这个谣言了。”
竹沥姑姑又拍了拍徐云怡的肩膀,轻声说道:“正是,当年太祖皇帝因怕其他藩王争夺皇位而留下这个传言,只怕连他自己也没料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太子、汉王与赵王也会借此传言再次夺嫡。”
“想必他们三人的想法和我一样,即使不能确定这个传言是否为真。但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当年传言的为真,只要找到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宝物,便可在夺嫡之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徐云怡说道。
“是啊,所以小姐才抢先太子、汉王和赵王一步来到清平卫,想要设法去木樨坞寻找太祖留下的宝物?”竹沥姑姑问道。
徐云怡点了点头。
“只是当年传言‘沐常刘徐,樱荷桂梅;帝传一物,江山可得’,该传言里只说‘帝传一物’,但却又沐、常、刘、徐四大家族的后人奉命隐居于樱花巷、芙蓉浦、木樨坞、梅花峪四处。宝物只有一个,但传人却有四人,想来倒也奇怪。”竹沥姑姑继续说道。
想了想后,徐云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俗话说狡兔三窟,太祖爷是素来精明,同时也是疑心深重之人,或许是不想让人轻易找到该宝物,所以才会找了四个宝物的传人。”
“是啊!”竹沥姑姑瞬间恍然大悟,“宝物为一,传人为四,本来就混淆视听。加之传人又是开国功臣西平侯沐英、鄂国公常遇春、诚意伯刘基、魏国公徐达的后人,想来其人必定聪慧能干,加之在四大家族的赫赫威名之下,想要找到宝物更是困难。”
徐云怡轻轻推开了竹沥姑姑搂着自己的手,看着竹沥姑姑的眼睛,神色坚定地对她说道:“但不管如何,我绝不能让汉王奸计得逞!”
“小姐想好了?”竹沥姑姑的语气开始颤抖起来。
“想好了!”徐云怡神情坚定,“姑姑是最了解我的,我早已下定了要帮太子和太子妃的决心。若非如此,我也不会不远万里地从京师赶来此处。”
“好吧!”竹沥姑姑的语气依旧在颤抖,突然她抓紧了徐云怡的双手,神色认真地对她说道:“小姐,答应奴婢,即使你已身处该旋涡之中,但一定不要表现得太过明显,更不要在老爷面前议论储君之事。”
“姑姑!”徐云怡调皮地看了她一眼,说道:“你都说了多少次了?我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
竹沥姑姑的声音依旧在颤抖:“小姐,我是认真的!”
“是了!”徐云怡不愿让竹沥姑姑担心,便笑着说道:“云怡最听姑姑的话了,姑姑怎么说,我便怎么做。”
竹沥姑姑这才稍微放下心来,宠溺地看了徐云怡一眼,眼底皆是温柔。
“对了,奴婢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想要问问小姐。”竹沥姑姑突然说道。
“姑姑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