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完“宋四家”的作品后,郁且痕又拍了拍手,接着便有四个家丁走了上来,每人手里还拿着一幅画轴。
“都说书画不分家,既然已经看了‘宋四家’的书法,便再看看‘元四家’的丹青吧。”郁且痕笑着说道,满脸得意之色。
徐云怡生来尊贵,见过的名家真迹数不胜数,见识可谓极为广博。但她也知道名家真迹得之极为不易,有些名家真迹乃天价之数,有些即便有钱也买不到。见郁且痕收藏有“宋四家”的书法,徐云怡已极为意外,此时又听他说起还有“元四家”的丹青,徐云怡更加觉得惊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他的话。
“宋四家”是指宋朝在书法上极有造诣的黄庭坚、苏轼、米芾和蔡襄四人,“元四家”的成就则在山水画领域。“元四家”都生活在元朝时期,分别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四人在山水画领域均有不菲的成就,被后世被尊为“元四家”。
郁且痕向来善于察言观色,因而很快便注意到了徐云怡脸上的惊讶之色。能让博闻强识、聪慧广知的徐云怡感到惊讶,足见这四幅画卷的珍贵。
郁且痕从一个家丁手里拿过了第一幅画卷,然后将其缓缓展开。
画卷已有些泛黄,足见年代已然久远。只见图中群山连绵,颇有重峦叠嶂之感。而晓雾迷遮,青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幽静空远之感。
徐云怡知道此画出自前元黄公望之手,乃是著名的《富春大岭图》,画的是富春山的美景。此画乃水墨画,富春山的美景尽在画中,而意境又格外幽远,可谓尽得山水画精髓。
徐云怡自小便被关在高墙深院之内,因此此时有云游四海的想法,也无法亲自到各处欣赏四方美景、体验不同地方的风俗人情。但郁且狂不同,他常年漂泊在外、以四海为家,因而几年前亲自到过浙江富春山游玩。当年游历富春山之时,郁且狂便已深深被富春山的美景所吸引。谁知今日见了这幅《富春大岭图》后,郁且狂随即便心生了实景不如画景的感觉,也足见黄公望的这幅《富春大岭图》画得多好!
郁且狂虽然长于书法,但书画不分家,故而他对丹青也有所了解,只是所知不如徐云怡。他对黄公望的生平也有了解,知其曾居于富春山,并画了不少关于富春山的画,便如《富春山居图》和《富春大岭图》,尤其是《富春山居图》,世人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为“画中之兰亭”,足见其价值与地位。《富春大岭图》虽不及《富春山居图》有名,但也是黄公望的得意之作,亦极为珍贵。
徐云怡也知这幅《富春大岭图》得之不易,不由得在心中暗想为了让郁且痕说服自己,郁万贯还是下了很大的血本的。
得意地把这幅《富春大岭图》交给紫珠后,郁且痕又从另一个家丁手里接过了一幅画,而后又缓缓展开了这幅画。
此画仍是山水画,只见画中群山连绵,山上树木苍郁、溪流回环,又有隐士行居其间,景色格外幽静。
徐云怡知道这是元末明初人王蒙所画的水墨画《青卞隐居图》,画中之景乃是王蒙之乡卞山,亦是被后世广泛赞誉的山水画珍品。徐云怡只是听别人说起过这幅画,不曾想却在郁且痕这里得见了。
郁且痕根本不是来向徐云怡请教丹青,也丝毫没有要虚心请教的意思。将《青卞隐居图》交给紫珠后,他立马又得意地向徐云怡和郁且狂展示起了第三幅画。
此画气象萧疏,给人以荒凉之感。只见画中有一坡陀, 坡陀之上以简洁疏放的笔法画着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每棵树均姿势挺拔、傲立坡上。图后题有一首诗: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徐云怡知道此画乃是倪瓒在至正五年所作,名为《六君子图》,画的乃是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