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聪颖、博学多识,胜过世间万千男儿,日后一旦时机成熟,一定要为孝愍皇帝报仇。若能如此,我们师徒便死而无憾了。”
说完这些话后,方入骨便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流着眼泪、神情哀戚地嘀咕道:“只可惜您是个女子,即便天资聪颖、博学多识,胜过世间万千男儿,也终究只是个女子。而他纵有百般不是,却始终是个男儿。哎,虽然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也有武则天以女儿之身成为皇帝的先例,但也毕竟只是特例。哎,当真是老天无眼。”
朱云怡不明白方入骨为何要对自己说这样的话,亦不明白有些话为何不能当着大哥大嫂的面说,更不知他为何要轻声嘀咕唐朝时武则天以女儿之身登上皇位的事,而他口中那个拿来与自己比较的“百般不是”的男儿又是谁?
虽听得一头雾水,但朱云怡还是答道:“方先生,太子殿下向来仁善,亦一言九鼎,他说过要放了贵师徒,便一定会说到做到。当年父皇为杀一儆百、树立威信,也为报复靖难之役中的损失,的确对方、齐、黄三族过于狠辣,手段可以说是惨绝人寰。作为他老人家的幼女,云怡实在是心中有愧。云怡不奢望方先生、齐相公和黄姑娘能原谅父皇,亦知如此血海深仇无法轻易原谅,只能祈求神明保佑三位平安无恙、吉庆有余,也祝福三位一生康乐、福泽终老。”
方入骨又长长地叹了口气,心中感慨万千,他有很多话想和朱云怡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赵王觉得朱云怡所言不无道理,靖难之役时他十七八岁,正是少年心性最重之时。他能征善战、武艺高强,靖难之役中为燕王出了很多力,是父亲的得力助手。后来燕军大获全胜,燕王最终取得靖难之役的完全胜利。靖难之役胜利后,燕王对建文名臣大开杀戒,那年赵王刚好十九岁。虽然年龄尚小,但赵王也觉得父亲对建文名臣过于残忍,尤其是对待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位大臣及其家人可谓惨无人道,当时赵王也曾劝过父亲,但非但没劝得了父亲,反而还引来了一阵责骂。
虽然最终没能救下方、齐、黄三族,但赵王和朱云怡一样,也对他们的死感到愧疚。尤其是他还亲眼目睹了三族男子被斩、女子被送教坊司、年幼者发配充军的惨状后,更是觉得父皇对于建文前臣过于狠辣。故而虽然不满方入骨刺杀太子、黄青鸳辱骂父皇、妻子和朱云怡,但赵王还是不欲对三人赶尽杀绝,于是他便问太子:“喂……你……你真打算放了他们?不会是骗人的吧?”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