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云怡说起刘嬷嬷采菊做枕、以菊做护膝的做法竟是从姑姑处那里学来的时,郁且狂的内心更加激动了。听了此话后,他已完全确定刘嬷嬷和姑姑早已相识,故而又接着问道:“刘嬷嬷竟然认识姑姑?”
“正是!”朱云怡给郁且狂盛了几块鸡肉,然后说道:“刘嬷嬷于洪武早年便在御膳房打杂,而黄敬妃又是洪武晚年的宠妃,因而她们自有相识的可能。当年黄敬妃之所以宠极一时,除了她性情和顺、家世显赫、姓名与唐末黄巾军将领黄巢同音又都喜爱菊花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厨艺极佳。她既善于厨艺,便少不得到御膳房走动,刘嬷嬷便是这样同她认识的,而以菊花入枕及做护膝之法也是刘嬷嬷偶然听黄敬妃说起,进而记下来的。”
朱云怡的话让郁且狂激动不已,他觉得或许朱云怡口中的那位刘嬷嬷便是自己寻找姑姑的唯一线索。毕竟当年长寿宫的宫人早已四散,无法从他们口中得知当年皇帝攻破南京城时姑姑究竟去了何处。而李公公虽然还在宫里当差,但早在靖难之役前他便被调到花房当差,因而也不可能知道皇帝攻破南京城那日长寿宫到底发生了什么。刘嬷嬷虽然只在御膳房打杂,但她既然能学到姑姑那么多的拿手好菜,足见两人关系非同寻常。即便她不在长寿宫伺候,但凭着和姑姑的关系,她是否有可能知道当年南京城破那日姑姑究竟去了何处?
郁且狂也明白其实这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毕竟刘嬷嬷只是御膳房一个身份卑贱的奴才,而姑姑那时则是高高在上的敬太妃,连建文帝都要敬她三分。两人身份如此悬殊,即便关系再怎么密切,刘嬷嬷也不可能时刻关注着姑姑的动向。更别说当时宫城沦陷,人人忙着逃命自保,刘嬷嬷又岂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住在长寿宫的姑姑。然而虽然希望渺茫,但刘嬷嬷确实是唯一有用的线索了,因而即便只有一丝希望,郁且狂也不会放弃找刘嬷嬷打听打听姑姑的下落。
当年敬妃黄潮因为可怜郁且狂年幼丧母,便向太祖朱元璋求情,将其接到宫中亲自抚养。本来后妃是不能抚养皇室之外的其他子女的,但那时黄潮正深受宠爱,黄湜又是朝中重臣,同时为了说服朱元璋,黄潮还央求太子朱标,请他看在郁且狂孤苦无依的份上向皇帝求求情。朱标向来宅心仁厚,听了黄汐和郁且狂的不幸遭遇后,他也觉得郁且狂不适合养在郁宅,故而便向皇帝求情。本来朱元璋怎么也不同意黄潮接郁且狂入宫,但听了爱子朱标的请求后,朱元璋便也同意了。
正因如此,年幼的郁且狂才被接入宫中,由姑姑敬妃黄潮亲自抚养。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按其临终遗照,妃嫔一律刺死殉葬。但当时建文帝朱允炆因要重要黄湜,而黄潮黄湜两兄妹感情又极为要好,为了不刺激黄湜,也为了让黄湜更好地效忠于自己,好在日后削蕃时增一得力助手,朱允炆便以朱元璋年仅三岁的宝庆公主向来由黄敬妃抚养,倘若黄敬妃殉葬,只恐公主无人照顾为由,拒绝让黄潮为朱元璋殉葬。
其实黄潮虽十分疼爱宝庆公主,却从未抚养过公主。她在洪武晚年虽然受宠,却一直无一子半女。洪武二十八年,年逾六旬的朱元璋老来得女,美人张氏为他生下了皇十六nv宝庆公主。因宝庆公主的生母张氏身份地位,朱元璋便将其交与黄潮抚养。那时黄潮刚好在抚养郁且狂,便顺便抚养起了宝庆公主。郁且狂年长宝庆公主几岁,至今还能记得她的容貌。三年后朱元璋驾崩,临终前留下遗照,除了宝庆公主的生母张美人外,所有妃嫔都要为他殉葬。因怜公主无人照顾,朱元璋才吩咐张美人不用殉葬,却没说不让公主的养母敬妃黄潮殉葬。但为了拉拢黄湜削蕃,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便对黄潮网开一面,说张美人虽是公主生母,但公主一直养在敬妃宫中。如今公主年仅三岁,倘若离了养母,定然无
(本章未完,请翻页)
法平安长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