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亥时,雨仍旧没停下来。
徐云怡见窗外种着几棵芭蕉,便到窗边烹茶赏雨。
大约赏了半个时辰后,徐云怡见这雨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便让朱砂和青黛准备好伞,说自己想要外出一趟。
“小姐,秋来天凉,此时又是雨夜,你要外出干嘛呀?”青黛一边为徐云怡收拾外出用具,一边问道。
看着正在认真赏雨的徐云怡,朱砂笑着说道:“小姐是嫌在客栈里赏雨不过瘾,想要去外面找个好地儿赏雨?”
徐云怡喝了一口自己刚泡出来的雨前龙井,笑着答道:“朱砂最懂我心。”
“小姐想好地儿了?”朱砂又问道。
“想好了,便是城郊的砚山湖。”徐云怡答道。
“小姐真会选地儿!”朱砂赞道:“燕山湖畔遍植桂子,赏雨的同时还能闻着桂花的清香,想想便让人羡慕。”
朱砂和青黛知道徐云怡赏雨时喜欢喝茶,便带上了茶具、水壶、炉子和炭火,另外还带了几样精致的糕点。
一切准备就绪后,徐云怡便在竹沥姑姑、朱砂、青黛、荀叔、紫苏、紫菀、紫珠的簇拥下前往砚山湖。
到了砚山湖后,徐云怡在湖边找到了一座亭子,准备在亭子里喝茶赏雨。
雨依旧没停,等紫苏、紫菀、紫珠在亭子里摆好小茶几和凳子后,徐云怡摘了一些桂花插在青黛带来的青釉双鱼耳瓶里,又燃着了炉火,想要煮点茶喝。
青黛把带来的糕点也摆在了小茶几上。
徐云怡一边闻着花香,一边泡茶赏雨,不知不觉间已到寅时。
虽说深秋雨夜有些寒冷,但因为可以烤火,众人并不觉得寒冷。
因为赏了很久的雨了,徐云怡想要做点其它事,于是她问青黛:“青黛,可带了书来?”
“带了!”青黛答道:“带了一本《晏几道词选》,一本《陈氏香谱》,一本《金匮要略》,都是小姐平日里看的书,不知小姐要哪一本?”
徐云怡心想雨夜花香最配读诗,便选了一本《晏几道词选》。
读到《临江仙》里的“琵琶弦上说相思”一句时,徐云怡突然想弹会儿琵琶。
于是她问道:“朱砂,琵琶带了吗?”
“奴婢知道每逢赏雨之时,小姐便喜欢弹琴助兴,只是清平乐琴的琴弦已断,奴婢便带了采桑子琵琶和雨霖铃笛子。”朱砂答道。
“无妨!”徐云怡微笑道:“我今晚只想弹琵琶。”
于是朱砂拿出了采桑子琵琶,并将其递给了徐云怡。
接过琵琶后,徐云怡先弹了一首《忆江南》,再弹了一首《昭君怨》。弹《昭君怨》时,想到王昭君落雁之姿却只能葬身塞外,忍不住心生悲凉,曲调也变得悲凉起来。
正弹得忘我之时,竹沥姑姑突然指着湖面说道:“小姐,那边似乎有只小舟,看样子正朝咱们划来。”
徐云怡朝竹沥姑姑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湖面上飘着一只小舟,舟上有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正在划着小舟。
徐云怡把琵琶放在一旁,小声地自言自语:“深秋雨夜,不知来者是谁?”
砚山湖并不大,不一会儿,那只小舟便被划到了亭子旁。
“在下本在湖西赏雨,听闻琵琶清音,不曾想竟还也同来赏雨之人,故而荡舟来此,望主人勿怪!”那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划舟人大声说道。
徐云怡觉得这个声音有些熟悉,带着心里的疑惑,她答道:“既是同道中人,又何来勿怪之说。难得雨夜相遇,若是不弃,便请到到亭中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划舟人也觉得徐云怡的声音有些熟悉,便下了小舟,走进了亭子里。
走进亭子里后,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