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君山银针。”
徐云怡知道汉王妃之所以话里有话,就是在借茶叶提醒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即要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要卷入夺嫡旋涡之中。
可徐云怡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定决心要帮助太子,于是她又抿了口茶,假装没听懂汉王妃的话。“王妃博学多识,对茶深有感悟,倒让我这个爱茶之人感到自愧不如了。王妃说君山银针只有产自君山才是上品,否则就算移植君山茶树种于黄山,所产之茶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君山银针。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西湖龙井的故事。”
说完她给自己倒了杯茶,轻轻抿了一口。
“敢问是何故事?”汉王妃问道。
“东瀛向来仰慕我中华文化,其中中华茶道向来为东瀛人津津乐道。据说有个东瀛人在杭州品到西湖龙井后,便对其大赞特赞,认为龙井乃是茶中精品。后来他将西湖畔的茶树移植到东瀛,但无论如何培育,相比种于西湖畔的龙井,东瀛的龙井总是少了一份韵味。后来东瀛人便说只有由西湖畔的茶叶制作的龙井才是西湖龙井,其它地方的龙井都不能称之为西湖龙井。这个故事倒和王妃所说的君山银针只能产于洞庭君山,不能是徽州黄山一样。”徐云怡答道。
汉王妃心想聪明如徐云怡,怎会听不懂自己的话外之音,于是她又给徐云怡倒了一杯茶,继续说道:“徐姑娘一点即透,我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茶界有句名言:人生如茶。既然人生如茶,茶叶如此,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君山银针只在清明前后的七到十日内采摘,采摘时只选茁壮紧实、长短相似的芽头。其内里金黄、外披白毫,故而雅称‘金镶玉’。唐时刘禹锡说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银针产自洞庭湖的君山,有人曾说此茶恰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不仅如此,此茶还有提振食欲、防暑降温、解渴生津之效。既是如此好茶,王妃不妨多品几杯。”徐云怡给坐在自己对面的汉王妃倒了杯茶,趁机转移了她的话题。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