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后,太子妃又问徐云怡:“对了,云怡,你去过木樨坞,可有何发现?”
徐云怡轻轻叹了口气,答道:“木樨坞的主人确实是诚意伯之女刘琼前辈,只可惜等她早已惨遭杀害……”
“啊?诚意伯乃大明功臣,是谁如此大胆,竟敢擅杀诚意伯之后?”太子妃既感到吃惊,又觉得生气。
“我在木樨坞的茅屋里发现了一块腰牌,上面刻着一个‘汉’字。”徐云怡恨恨地答道。
“二叔未免也狠毒了些。”朱瞻基也跟着说道:“刘琼前辈乃是奉太祖之命隐居木樨坞,二叔竟敢下此狠手,他眼里可还有太祖爷?”
徐云怡冷笑了一声,不屑地说道:“汉王向来无情无义,连兄弟亲情都可以不顾,何况刘琼前辈区区一个外人。”
太子妃没评论汉王,似乎根本没听到朱瞻基与徐云怡的对话,“逝者已矣,咱们也没法让刘琼前辈重生。云怡,除了那块腰牌,可还有其它发现?”
听了汉王妃的话,徐云怡才想起在茅屋里发现的那个“小”字来,于是她答道:“在木樨坞却有发现……”
“什么发现?”朱瞻基急忙问道。
徐云怡皱了皱眉,答道:“唯有一字。”
“唯有一字?”
“正是!”
“何字?”
“小!”
“小?”朱瞻基奇道。
“小?”太子妃几乎与朱瞻基异口同声地问道。
徐云怡点了点头,答道:“正是!只有一个‘小’字,至今我也想不明白这个‘小’字到底是何意思。”
朱瞻基和太子妃都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小”字,和徐云怡一样,两人也始终想不明白这个“小”字的意思。
想了一会儿后,太子妃轻声说道:“沐常刘徐,樱荷桂梅。帝传一物,江山可得。云怡,你说会不会世上根本就没有这样宝物。之所以会有此流言,不过是太祖爷用来牵制各藩王的幌子而已?”
前往清平卫之前,徐云怡也曾和太子夫妇说起过这个问题。那时她想不管这个宝物是否存在,她也要到樱花巷、芙蓉浦、木樨坞和梅花峪看看。若能找到这个宝物自然最好;若是找不到,她也问心无愧,至少曾经为之而努力过。再说徐云怡断定汉王也肯定知晓了这个传言,所以若是太祖真传了这样宝物,她便得赶在汉王之前找到这样宝物,以免被汉王所得。若是该传言不过是太祖用来牵制各藩王到的幌子,徐云怡就当自己只是到云南、贵州、苏州等地游玩了一转。
“或许真的只是个幌子吧,当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祖爷费了千辛万苦才打下我大明江山,可见得天下之不易。想以一件宝物便得到这大明江山,我也不信。”徐云怡以不太确定的语气答道:“只是这天下是太祖爷打下来的,大明江山也是他老人家亲手所建,也难保他知道如何得到天下。”
朱瞻基突然插嘴道,“随皇爷爷出征前,我曾去魏国公府拜访过被罢为平民的魏国公徐钦,当时我和他谈起过此事。以前他明哲保身,总不肯和我说当年到的往事。如今因为不满皇爷爷将他罢为平民,他便把当年的事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他说他曾听徐辉祖舅爷爷说起过此事,徐辉祖舅爷爷乃洪武晚年名臣,深得太祖爷信任。据徐辉祖舅爷爷所言,那样宝物之所以得之便可得江山,乃是因为它是太祖爷的圣旨。太祖心想皇太孙朱允炆毕竟年轻,燕王、秦王、辽王、代王、晋王等藩王势力又过于强大,故而在圣旨中规定了若是皇太孙有何意外,便由某个藩王荣登帝位。只是这个藩王到底是谁,除了太祖之外再无人可知,所以才有‘帝传一物,江山可得’的说法。”
徐钦乃魏国公徐辉祖长子,徐辉祖之父便是大名鼎鼎的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