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铜矿和金矿,若是咱们置换的土地上,也能发现一处矿产,那咱们家还怕缺钱吗?太子殿下已经同意蒙古草原人到澳大利亚放牧。”
“开玩笑,人家说你就信?”对于报纸这东西,商人也听说过,只是还没来的及仔细了解。
“大伯,这你就不懂了,报纸可是蔚王殿下办的,上面的话几乎字字真金,而且我还听说,蔚王府的人已经在澳大利亚那里发现的一个金矿,而且是露天开采,储量十分的惊人,现在北京城的不少世家大族和朝廷官员,都在与蔚王殿下商谈合作开矿的事呢!”听到大伯诋毁报纸,年青读书人立刻一脸不悦的说道,他可是大明日报的忠实读者,几乎是每期必看,而且他也一向将蔚王朱厚炜视为他最敬重的人。
“蔚王殿下!”一提起朱厚炜,精明商人立刻精神一震,毕竟这位王爷可是商人心目中的财神爷,无论什么生意,只要与蔚王沾边,立刻就能大赚特赚。
“大郞,你既然知道蔚王殿下的招商,那能不能让咱们家也参上一股?”精明商人一脸狂热的拉住侄子的手问道。
一听大伯的话,读书人立刻一脸苦笑:“大伯,这个消息我也是听一个国子监同窗说的,人家是官宦世家,却还没资格参与,以咱们谢家的那点家资,怎么可能参与到这种大生意?”
商人刚才也是高兴的过了头,一听侄子的话,立刻醒悟过来,急忙松开侄子,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过还是有些犹豫的问道:“三弟,虽说南洋和澳大利亚多矿,但万一发现不了矿怎么办,最后不是还得种地吗?”
商人没有发现,他现在的语气已经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显然是已经同意了换地之事,而且想到换到的地可能有矿产,他已经不太满足种地的那点收入了。
“大哥,这点我也想好了,能发现矿产最好,若没有,那好田地就雇佣土著种,其它大部分的地,咱们也不用花大力气开垦,而是建牧场,让草原人放牧,然后你在那里建个罐头厂,牧场里出产的牛羊宰杀后做成罐头,然后运到内地销售,反正那里临海,走海路也便宜!”胖财主十分兴奋的说道。那么多的地,光放牧挣的钱,也比原来的两千多亩下田收入多。
商人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想的还真周到,无论置换来的土地做什么,好像都比那两千多亩的下田来的划算,这下他终于没有了反对的理由,想了想只得说道:“好吧,反正当初父亲把田地都留给了你,而且你又想的这么周到,那为兄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不过……”
说到这里,商业精明的眼睛扫了一下胖财主和年青的读书人,有点不满的说道:“不过大郞,这个主意可不像是你三叔能想到的,肯定又是你在捣鬼是不是?”
“嘿嘿,大伯不愧是大伯,就知道小侄的这点把戏瞒不过您!”读书人听后嬉皮赖脸的说道,这些天他通过报纸,了解了不少朝廷的政策,再加上报纸对南洋和澳大利亚的报道,使得他很快看到其中的机会,于是撺掇着老家里的三叔,将家中的田地置换出一部分,不过又担心大伯不同意,所以才和三叔合伙演了这么一场戏。
就在这叔侄三人相谈甚欢的时候,在他们身后靠窗的那一桌,却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将他们的谈话全都听到耳中,而在女孩的对面,一个十一岁左右的孩童也听的十分认真。
“大姐,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要唐伯虎他们在报道南洋探险中,加入那么多关于南洋和澳大利亚风土人情的描写了吧?”孩童忽然笑呵呵的问道,他自然就是我们的蔚王殿下了。
“我明白了!”对面的朱秀荣点了点头,“报纸在报道探险船队之时,却费了不少笔墨描写沿途风光和澳大利亚的矿产与土地肥沃,这看似无用的描写,其实却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让那些读报之人,在被探险行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