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当然。西班牙、俄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 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
因为这几个 国家中,君主的威望和王朝的延续完全靠对外强势扩张来维持,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性的宣泄渠道,民意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外交政策上来,而且根本不会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国际关系,总是把外交斗争看作是体育比赛,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总以为国际危机达到顶点就是金光闪闪的奖杯和数不清的荣耀。
这种情绪感染了各大国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偶尔爆发战争,流点血“会使民族的体质更为强健”。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根本没有预料过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国家间的战争不再是规模可控的,要么是彻底的胜利,要么是彻底的灭亡。
所以接下来发生地一切就显得十分合理了。
法国与葡萄牙、奥斯曼帝国、瑞典签署了《四国共同协约军事同盟关系条约》协约规定:如果四国中的任意一国遭到其他国家攻击四国共同防御。协约国正式成为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政策为一体的协约联盟。英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国、俄罗斯、荷兰也成立了一个同盟国组织,不过这个组织是松散型只是感到协约国的威胁而建立的。
同盟国通过协约,同盟国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各方利益趋向一致。此后,同盟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协约国也开始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一条缔约国互相承允彼此和平友好,并不得参加目的在于反对它们之中任何一国的同盟或协定。它们约定,对可能发生的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它们并彼此承允,在它们各自利益地范围内给予互相支持。
第二条如果同盟国成员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协约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第三条如果缔约国一方或两方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进攻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非本条约签订国的大国发生战争。对所有缔约国而言,应立即同时产生履行盟约的理由。
第四条如果一个非本条约签字国的大国威胁缔约国之一地国家安全,而受威胁的一方因此被迫与其作战,缔约国其他国家必须对它们的盟国采取善意中立。在此情形下,它们都各自保留权利,在它们认为适当时参加战争并与它们的盟国共同作战。
第五条如果在以上各款所预见的情况下缔约国任何一方的安宁受到威胁,缔约国应就为了实行最后合作而应采取的军事措施及时进行会商。它们约定。今后如果共同参加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非经它们之间共同商定,不得订立停战协定、和约及条约。
第六条缔约国相约对本条约的内容及其存在保守秘密。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里面竟然缺少一条款“同盟之敌人即为同盟各成员国的共同敌人。”结果在此后的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局面“大明作为英国的盟友,在与英国作战的同时竟然与英国保持着大使级的外交关系,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同盟国组成了强悍的阵营,准备攫取自己的利益,在克里木半岛,俄国人付出重大代价之后,终于稳住阵脚,牢牢控制住了克里木半岛,法国人则准备将西非连成一片,意大利人准备收复失地。世界被同盟国的影子笼罩了。
迫于形势同盟国、协约国公开宣称:现在两大集团对立的局面,而兰芳王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他的走向何方成为了两大集团的命门,在兰芳王国没有决定之前,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开战。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