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出头之人。
见没人出声,李牧率先说道:“禀我王,燕国此次商购之马,并非寻常,而是经过胡人训练过的战马。这些战马只需稍加熟练,就可以成为三万铁骑!再加上那些铜铁原矿,不消月余,燕国就能拉出十万大军备战!这十万燕军所向之处,恐怕就是我赵国了!”
这时,有人发问了:“将军,若无确切消息,如何能确定燕国备战是为我赵国?燕国三面,胡蛮与齐国,都有可能是其兵出的对象啊?”
见有人提出质疑,李牧面色不改,淡然道:“首先,燕国与塞外胡族通商,并送出粮食布匹来交换这马匹原矿,已经算是与胡人休战的准备了。此外,若是对阵齐国,以燕国现在的兵士,完全已经够用,又如何会这么大阵仗?”
说着,李牧眼睛一眯,冷声道:“如此,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燕国已经将我赵国视为敌人了!去年齐使入赵,齐赵合纵联盟以抗燕,这个燕国不会不知晓。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燕国会现在大肆购入军备品,定是要扩军以对抗我齐赵联军!!”
这么大的消息,朝堂之上却只有一些骚动,并未哗然。这却是因为,此事在赵人心中,早有准备。
早在去年齐臣使赵之时,赵国的臣民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燕国传来的消息,并不足以动摇赵人的战心。
赵王丹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道:“李牧将军所言有理。如今燕国已经传来了动静,我赵国也不能再视若无睹,是该准备准备了!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赵胜出面道:“王上,臣以为此战,不打则已,若打定要一举将燕国打疼。燕国历来积弱,但自燕昭王姬职重金求贤才后,燕国实力大涨,颇有新兴之势。以往,我赵国被秦国绊住了脚跟,无法出手相阻,只能任由燕国发展,致使其越发猖狂!如今有此机会,定要出手狠狠削弱燕国的实力。如此,日后或可吞并燕国以强大我赵国自身,如太子之言:扩大我赵国与秦国的周转之机!”
赵胜发言后,廉颇罕见地没有出声,可见其心中还是明白,此举对于赵国的重要性!
而剩下的臣子,见廉颇都没有出声反对,其他人就更不会出声了。此事经过赵胜这一出口,已经是板上钉钉!
赵王也是认可赵胜的说法,当即出声道:“既如此,那此事就此定下。公叔,军备一事就由你来整顿,等到开春时候,燕国只要敢动,我赵国大军就此东进,征伐燕国!”
“臣遵令!”赵胜抬手领命。
赵王点了点头,正准备说些什么,就听到旁边传来太子的声音。
“父王,即已决定出兵,这统兵之将,可曾有定?”赵偃侧过身,朝着赵王丹拱手道。
赵王听闻,脸上有些惊讶,心想这统兵之将除了廉颇还有谁?不过,赵王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展露自己的思量,而是很感兴趣问道:“哦?太子心中有人选了吗?”说罢,脸上颇有些期待。
自从上次齐使盟赵,赵偃在朝堂上一鸣惊人,道出的观点颇为老辣,直指赵国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盟齐吞燕的策略,着实是让赵王丹刮目相看。
如今,见赵偃似乎还另有想法,这让赵王有些期待。
这时,见到父王应声,赵偃立马回道:“说到这统兵之将,儿臣心中还真有一人!”
“哦?快说!”赵王一脸惊讶,连忙催促。
“父王,儿臣心中的统兵之将,就是李牧将军!!”赵偃嘴角含笑,说出了心中所想。
“李牧?”赵王一听,心中一动,顿时就有些意动。
李牧确实是个人才啊!不说以前远在雁门抗击匈奴,就说现在回来这大半年,整肃王城护卫,城卫军的风貌比之以前不知道好上多少,在此期间更是挖出了伯阳君!这桩桩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