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因为,司寇府在朝会上向王上说明,需要用秦国公子来作为与秦国使团谈判的筹码!!而朝会之上,合信君最终应下了此事,只要求司寇府不伤及此子的性命即可!”
“嘭!!”这话一经说出,旁边就有几个壮汉怒而拍桌,大喝道:“可恶!我赵国与秦国之仇不共戴天,要报仇也要在战场上分个高低,如今欺辱一个吃奶的娃娃,算什么大丈夫?!这司寇府真丢我们赵人的脸!!”
“对对!老子听了都臊得慌!我赵国什么时候如此惧怕秦国过?!”燕赵之地多烈士,听闻自家庙堂要拿小孩作为邦交的筹码,这无疑是对赵人血性的侮辱,当即不少人都怒喝出声,对此很是不满。
若说合信君赵岳是为了防止兵戈,这才宽待秦国公子,那赵人还勉强能接受,毕竟战争之事不可儿戏,动辄血流成河尸骨堆山,伤国累民!
但是司寇府的这个德行,就着实是让人感觉到恶心了!这样一来,搞得好像赵国怕了秦国一样,连跟秦国邦交都要手里攥个秦国公子,要不然没有底气??这传出去还不让列国笑掉大牙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方才解说的路人丁,见群情激愤,也一脸赞同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所以,昨日司寇府的易华和其府卒堵在合信府门前,就是为了将秦国的公子押回去。而嬴凰公主跟过去,也是因为给秦国公子设定的课程需要监督,所以才将儒学书简都带入了司寇府,让司寇府扣押的同时又能保证其修习儒学经典,当真是累心费神啊!”
“唉!往常都没有发觉,今日一看,这司寇府之人竟是如此的懦弱不堪,这等行径真是让人看得作呕!”众人听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此自然是做出了自己的评断。不过,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不对啊,我怎么听说此事的缘由是因为合信君不愿意放人,才会让嬴凰公主跟去的呀?!”这时,旁边被言论吸引过来的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都是谣言!!”见有人反驳自己听到的消息,路人丁就不乐意了,当即反驳道:“若是不愿放人,那为什么合信君会在朝堂之上答应司寇府来拿人呢??既然司寇府昨日已经押到人了,那又怎么能说是合信府不愿放人呢?”
“可嬴凰公主为何要跟去呢?会不会是去保护秦国公子的呢??”那人心中仍有疑虑,追问道。
“扯淡!司寇府都在王上面前说了不会伤及那公子性命,朝堂之上,易华又是五司之一,难不成还能欺君不成??”路人丁立马推翻了这个可能,煞有其事地解说道:“既然这秦国公子不会有性命之忧,那就说明合信君没有必要再去追究此事,所以嬴凰公主去司寇府,绝对是为了那秦国公子的‘学业’去的!!!昨天那么多人都看到了,嬴凰公主的那些仆从手上,拿的可都是锅碗瓢盆书简木牍啊!你见过谁拿锅碗瓢盆去保护人的???”
“对对对,这是真的,我昨天也看到了~~~”立马,就有昨日亲眼目睹过的吃瓜群众附和。
一时间,那些不赞同路人丁言论的人,都被这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一旁看热闹的人直呼讲得有道理!!而热闹的合信酒楼当中,像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整整几天,邯郸城中到处都是谈论此事的人,人们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互相辩论,谁也没办法全然说服对方。
而因为“逻辑通顺、理由充足”,合信府在这个舆论的浪潮当中,一直都是处于上风。毕竟“我都放人了凭什么说我不愿意交人??”“他司寇府会护佑秦国公子安危,我还操什么心??”“我去监督学业顺带探个班有什么不行的??”这样类似的“道理”总能让人听后点头应是!
而相对的,支持司寇府的人则是少了许多,不能与之相比。
一旅人过山路,突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