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原因,不可冒险做此事!”郭开大声道,声音完全盖住了正要说话的吴孙。
郭开话中的内容,也是让赵偃很是疑惑,连连催促道:“快说说,怎么回事?”
收到赵偃的许可,郭开不动声色地瞄了一眼吴孙,郑重地说道:“这个名叫阿政的少年,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六岁的稚童,即便是诗雨小姐对其有好感,那也不会是复杂的男女之情。而若是仅仅因为这番猜测,就将这个与诗雨小姐亲近的少年处理掉,一旦事情败露,对公子的声誉名望有着不可估量的打击,到时候被诗雨小姐嫉恨事小,若是整个赵国的人都传颂公子是个心胸狭隘之人!甚至此事若是传到王上那边,王上又会作何感想?这些都是未知数啊。公子,要知道王上的其他子嗣可都没有……”
郭开因为顾忌没有把话说完,但就算只说到这儿那也不得了。这个说法很狠,同时也很可怕,虽说这只是一个猜想,但是造成的后果在场的任何人都不敢去想象。
虽说郭开没有把话说完,但是这不代表赵偃不懂此言何意,赵偃可是了解自己的父王,若这件事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是捅到了赵王赵丹那边,最后查明这事是自己干的,十有 都会被赵王丹给撤掉太子之尊,这是赵偃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是以对于郭开之言,赵偃现在已是打心底里认同了此说。
赵偃没有开口,但是精明的吴孙还是从其铁青的脸色上知晓了“暗行刺杀”已没了可能。
而且,吴孙在此时提出了这件事,现在若是不澄清一下,日后怕是要被有心人给抓住话柄。
想到这儿,吴孙心底暗叹一声,连忙下跪向赵偃告罪:“请殿下惩戒小人,小人目光短浅,差点坏了殿下的声誉,小人真是万死莫辞啊殿下!”
赵偃见此,连忙挥手扶起了吴孙,嘴上安慰道:“此事怎能算是吴管事的错呢,连本公子也一时未能察觉,差点酿成了大祸,好在有郭开之言,彻底地惊醒了本公子。”
一旁的郭开见了这一幕,本就细长的鹰眼中飞快地划过了一道光芒,其中含义耐人寻味。而郭开见赵偃夸赞自己,连连摇手称过,口述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经此,赵偃彻底死了收拾嬴政的心思,一心转到了赵诗雨和国事之上。
而逃过一劫的嬴政,对此间之事也不曾知晓,而此事之转折,实乃天意?还是人为。。。
…………
当日夜晚,伯阳君府,一阵杂乱的声动之后,画面转到脸色铁青的伯阳君赵涉,只见其咬牙切齿中,恨恨地吐出了句:“吴孙,卑劣小人竟也敢妄想高攀?哼,我们走着瞧!”
…………
忠正院中发生的事情,赵诗雨这边自然是不知,并且赵诗雨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嬴政心结稍解,修学之气高涨,赵诗雨整天都忙着在给嬴政灌输那些心灵鸡汤和满满的正能量……
自从嬴政懂得修心之要以后,赵诗雨为了嬴政的教育之路那可是下足了苦心,什么寓言故事啊,励志名言呀,赵诗雨是一点也不吝啬,通通一股脑塞给了小嬴政,而嬴政也都是来者不拒,赵诗雨塞了多少,嬴政就吸收多少。
有了赵诗雨这个思想“超前”的女先生来教导,嬴政对一些古籍先贤之书的理解能力那是一天一个样儿!甚至于渐渐地对一些问题可以举一反三。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的思维和逻辑思考的能力那是突飞猛进,在这思想文明保守而又晦涩的战国时代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战国时代虽说有百家之长,但无论是逻辑性还是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如后世的历史实践经验来得深刻。诸子百家的思想虽说各具特色,但也因为此使得各类的思想都无法相融以沫,对于治世而言,若不妥善应对,这么多不统一的思想肯定会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