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咸阳城,在秦国各地设立合信酒楼!”
说完,福伯将手中的简报交到了一双“黑手”之中,却是赵诗雨在纸上捣鼓着什么,手都被墨迹弄得一片黑。
“父亲想现在就往秦国伸手吗?”赵诗雨一边接过福伯手中的账本,一边奇怪地问道。
“是的,秦赵相邻,主上担心秦国会生变,所以先行让赵厚前去咸阳城,做好准备。”福伯点头,恭声回道。
“嗯~~赵厚确实有这个本事!”赵诗雨应了一声,随即便向其吩咐道:“此事可行,但是告诉赵厚一声,秦国比其他各国更强,密探也定会比任意一国都要难缠,一定要小心行事,暗中暂时不要打探消息,以免露出马脚。先将合信酒楼建成,彻底打入秦国贵胄的圈子中,等待良机方可动手!”
“另外关于其他各地,告诉各位掌柜,一定不可心高气傲、骄纵行事,合信商会要走的是一条万难之路,稍有差池都将功亏一篑。酒楼的开设与营业并不代表一切已无动荡,各自行事当如履薄冰,每个情报之点,都要长久以往,这样才是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喏,老奴谨记,稍后便将小姐之意传往各地!”福伯拱手遵令,随即又开口问道:“另有一事,虽然并非急切,但却是要禀明小姐一下。各大面食所需要的麦,仅有北方各国有种植,而且数量稀少。虽说以目前合信商会的消耗还可以支撑,但是到年后,怕是会遇见没有麦粮的情况!”
战国时期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菽”和“粟”,也就是俗称豆类和小米,小麦分布并不广阔,因为相比较起来,小米的成熟期比之更短,豆类的产量比之更高,更何况战国时期人们吃饭基本都是蒸熟食之,小麦的口感不言而喻。
但是当面粉出现之后。尤其是馒头这类新型的军粮,小麦的地位就水涨船高,逐步在古中国农业生产中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
而小麦的短缺这一点赵诗雨是知道的,因此合信酒楼开设之初,赵诗雨定下的各类饭食价格虽然不高,但也不算太低,一是因为初期的合信商会仅仅只关注于中上层富贾权贵,对于底下的黎民百姓暂时没有考虑到。
这倒不是赵诗雨眼里只有利益,不懂得以此造福天下百姓,而是因为目前并不是推出此举的良机。要将庖厨之道彻底面世,面向广大华夏区域,除非要等到嬴政掌权,或者赵诗雨手中有了实权之时,方可行此之举!否则这些功绩,很有可能会成为旁人的嫁衣!
而这其二便是因为小麦的短缺,使得一部分商品无法进行大批量面世,对于这一点,赵诗雨也是一开始便知晓,只是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此事。
而如今福伯问起,赵诗雨感觉很开心,这代表着合信府中人已经开始在思考后面的路。这也是赵诗雨希望的,不论是合信商会还是嬴政,赵诗雨只希望为他们铺好台阶,让他们起始就站得更高,而不是仅仅靠赵诗雨自己。
“此事无妨,我已有定计,只待秋收之后,便可实施!眼下合信酒楼的需求已经满足,便不需再疑虑了!”赵诗雨想了想,胸有成竹道。
“如此,老奴便放心了!”赵诗雨之言,福伯很是坚信,这便是数月以来,赵诗雨在合信府中人心中建立的威信!
“造纸作坊怎么样了?建成到现在已经快两月了,出来多少成纸了?”突地想起了石安等人,赵诗雨便问道。
“作坊第一批草纸已经出品,不过因为内部消耗,所以就未卖出。而第一批纸,横纵八尺,总计三千张,已应各地需求,稍加裁剪供应。”福伯如实答道。
赵诗雨闻言,拧眉思索了片刻,说道:“作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扩大,三千张纸远远不够后面需求,造纸工艺颇费时间,趁早就要扩张,要不然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