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批评我们,两个刚毕业的高中生想要做杂志,以为这是过家家吗?以为靠着陆严河的粉丝就能够把一本杂志做下来吗?现在,这本杂志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时期,它成功地来到了一周年的时间,总共已经发行了十一期,纸质版和电子版累计销量突破了150万册,而在过去这一年里,很多的作家前辈都在鼓励我们,让我们加油做下去,甚至于很多严肃文学的作家老师们都通过各方面向我们表达对我们的鼓励,这是我们决定做一本商业文艺杂志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更别说,现在我们很骄傲地宣布,石夏老师将他的一篇新作交给了我们,将在《跳起来》冬日特刊上首发。”
陈思琦连着发第三条微博:“年轻意味着没有经验,年轻意味着做什么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但年轻同样意味着无限可能,用作品说话。”
陈思琦的三条微博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获得了大量年轻粉丝的点赞。
而郁江在陈思琦这三条微博的轰击下,又一次被人给喷了。
可以说,陆严河受到的种种质疑,都在陈思琦这强有力的回应下,消弭了它带给陆严河的伤害。
主要是《跳起来》的销量太硬梆梆了,这是陆严河和陈思琦两个年轻人做出来的成绩,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既然陆严河在十九岁的时候能够逆潮流做出一本畅销的杂志,为什么陆严河不能够在二十岁的时候,写出一个热播剧的剧本?
陈思琦的回应就是让大家的思维来到了这个位置。
理清基于人生经验所下意识感到的疑惑和质疑,去选择给陆严河一份基础的信任,然后,保持对这部戏的期待。
-
陈梓妍跟陆严河说:“思琦真的很适合帮你做公关,每一次你这边受到舆论的攻击,她的回应都能帮你恰到好处地力挽狂澜,她很厉害。”
陆严河:“如果不是她帮我回应郁江,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这种事情,你自己当然不能开口。”陈梓妍说,“你记住,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能自己去跟人对线,明白吗?”
陆严河点头。
陈梓妍:“但得益于这件事,你这部戏算是未播先火了,不会缺关注和热度了,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要知道,这部由你担任编剧和主演的新剧,会是什么样子。”
陆严河低头轻笑,说:“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部剧要在京台独播,都不做网播呢,要是他们知道这件事,估计意见会闹得更大。”
陈梓妍:“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做法,毕竟现在看电视的人真的很少。”
“但是家里有电视机的还是很多。”陆严河说,“我明白胡思维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好要做情景喜剧,而且是低成本的情景喜剧,把一集的成本控制在五百万以内,就是为了这样做。”
“他们想要拉收视率。”
“嗯。”陆严河点头,“等在电视剧完成第一轮独播以后,再卖给视频网站播放。”
陈梓妍说:“但也有可能无法把收视率拉起来,这就真的看这部剧的号召力了。当然,要是这部剧真的把收视率给拉起来了,都不说拉到2%,能拉到1%,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好成绩。”
现在京台黄金档的收视率平均在0.3-0.6%之间。
收视率如果能够破1%,那基本上就是当年的剧王了。
网络时代,传统电视台的收视率就是这么拉垮。
除了国家台,其他电视台都这样。
到时候就是收视率之战了。
-
演员的试镜定在十月的一个周末。
陆严河也是面试评委之一。
因为前段时间陆严河担任编剧的事情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