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二大女明始祖是笑帝、黄帝和姜央六汉人将炎、黄二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自称炎黄子孙,苗人则将姜央认作他们的始祖。
姜央,就是后来与炎、黄二帝大战的董尤。
黄尤不是名字,是一个称号。或是对头领的称呼。
也有人认为姜央其实就是炎帝。因而苗族和汉族其实是共同的祖先。
相传姜央的母亲是“妹榜妹留”而妹榜妹留是从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妹榜妹留是苗语,翻泽成汉语叫“蝴蝶妈妈”
在流传了数千年的苗族古老歌谣中。记载着妹榜妹留这个古老的神话。因而苗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源于枫树。
“祭鼓节”其实就是祭祖节,祭祀祖先。苗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回到老家去才能得以安息,祖先的老家是枫树的树心,木鼓则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
每届祭鼓节,来自各个苗塞的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虽然同是苗人,他们的传统服装可大不相同。青苗穿单一的黑色、白苗穿单一的白色,花苗的服装红黄蓝绿,色彩斑澜,红苗、长、短裙苗等,也都服装各异,色彩差别很大。各苗塞人唯一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喜欢佩戴银饰。
祭鼓节的第一天,在临安府外的空地上,里三层外三层的站满了身着色彩各异的民族服装的苗人。
朱隶和燕飞、石小路也穿上苗人的服装,一大早来到临安城外,挤在人群里看热闹,朱隶和燕飞一身黑色苗装,显得导材挺拔,英俊硬朗。石小路穿了一身五彩的苗装小戴上了大大的银项圈和夸张的头饰。如果不开口说话,整个就是个花苗姑娘。
石小路第一次戴苗人头饰,四、五斤的银饰戴在她的头上,压得她的脖子都快断了,可是石小路愣是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挂在脸上那副春风得意的笑容,用朱隶的话说,再有十斤也顶得动。
苗人喜欢银饰,他们不仅把将银饰制作得非常精美,还以姑娘们身上银饰的分量来体现家产的丰厚。今日一亮相,石小路的小小虚荣心立了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心,来来往往的路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十多斤的银饰,在苗疆可以算富户了。
“祭鼓节”第一项传统项目是杀物牛祭祖,用来祭奠始祖姜央的物牛。当是是本届物牛中勇猛最善斗的。各苗寨选送的物牛如果最后能作为祭品供奉给姜央,是该苗塞无上的荣誉,有钱的苗寨,会专门饲养用来供奉的物牛。评价物牛是否勇猛善战的方法很直观,就是将所有祭祀用的物牛圈赶到一起,让它们互相角斗。因而在祭鼓节上,“斗牛”成了最有看点的助兴节目。
苗人的斗牛和西班牙的斗牛区别很大。不是人和牛斗,而是牛和牛斗。
十头物牛挤在一起,开始时还比较安分,但很快就会出现点小摩擦。接着小摩擦演变成大摩擦小先是两三头物牛顶了一起来,没多久所有的牛都会参加到战斗中,那个场面。绝对壮观!
数十个身强力壮的苗人小伙子站在空场的四周,控制着物牛只是互相角斗,不攻击人群。其是每届“祭鼓节”都免不了有物牛伤人的事件,但每届仍然有成百上千的人前来观看。盛况绝不逊于西班牙的奔牛节。
石小路的头饰早已到了燕飞的手里,自己拉着朱隶和燕飞两人,挤到了人群的最前端,精彩激烈的角斗场面看得观众们热血沸腾,石路也跟着大家一起拼命地叫喊着,完全不顾忌自己的淑女身份,其实石小路也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淑女。
朱隶心生感慨,人,真是天生好斗的,自己没机会斗,就鼓动动物斗,斗鸡、斗蛐蛐,斗牛……
突然间,场地中央两头斗红了眼的枯牛在场内撒腿狂奔起来,转眼撞到了两头物牛,向人群奔去。
朱隶暗呼一声不好,一提气跃上眼前一只物牛的牛背,随后如踩着河中石头一般,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