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果的感情,是愧疚,感恩,和一点嫉妒。她把这些感情,都加注在了朱隶身上。
真正开始关心朱隶,是朱隶护送徐皇后回南京。那个时候徐皇后还是燕王妃,朱隶为了救她险些丧命,姐弟两人两次救徐皇后于险境。
在徐皇后心中已不仅仅是感恩的。
徐老夫人收朱隶为干儿子,使得徐皇后对朱隶的感情,转变为真正的姐弟情,更是因为跟她关系最好的弟弟徐增寿与朱隶感情深厚,徐皇后也越来越关爱朱隶这个弟弟。
及至徐增寿意外身亡,徐皇后直接把朱隶当成了徐增寿,甚至更胜于当初对徐增寿的关爱,而朱隶也彻彻底底将徐皇后当成了自己的
整整三天。三天里朱隶和永乐帝没有说过一句话,两个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各想各的心事。各自回忆着各自与徐皇后在一滴滴。
三天后,朱隶竟然永乐帝的寝宫中做起了皇帝。
朱隶下令将徐皇后去世前后积攒的差不多十天的奏折都搬进了寝宫,在太监王彦膛目结舌的表情下。朱隶坐在御书案后面的龙椅上,拿起朱笔开始批阅奏折。
早在朱隶下西洋之前,就曾经在上书房批阅过奏折,朝中的大臣也早有耳闻,但谁都不敢啃声。说什么,说朱隶想造反?只怕话说出来,朱隶肯定没事,说话的那个人脑袋就要搬家了。
以前朱隶批阅奏折,还关起上书房的门,虽然奏折上有些字一看就是朱隶写的,但谁也没有看到朱隶批,也许是皇上在一旁授意朱隶批的。但这次不同,为了方便内官、宫女们照顾皇上,朱隶不仅没有关门,也不禁止宫女内官们进出。御书案正对着门,朱隶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
朱隶的批复相当得直白,古人的那些文采,不能说朱隶一点也没有,却也基本上是零,况且积攒的奏折那么多,朱隶就是想掉文袋,也没有那个时间,后世说从奏折的朱批上就可以看出永乐帝没有文采,实在是太冤枉永乐帝。那写毫无文采的朱批。都出自朱隶之手。
能处理的奏折朱隶都处理了,处理不了的,朱隶就放在一旁。也不去问永乐帝怎么处理,他知道永乐帝不想说话,就像他此时也不想说话。
永乐帝也明白朱隶的意思,朱隶批完后。永乐帝将朱隶留下的几个奏折批阅一下,王彦细心地发现。朱隶批过的奏折永乐帝连看到都没看,直接让王彦送到各部处理。
开始两天还只是批阅奏折。两天后开始有大臣陆续求见,朱隶也不挡驾。一律让见,只是坐在御书案后面的龙椅上的,仍然是朱隶,永乐帝或躺在内室的龙床上,或者干脆端杯茶,在寝宫里来回走动。
大臣们见到坐在龙椅上的朱隶,都大为吃惊,却不敢什么说,战战兢兢地叩见了皇帝,再叩见王爷小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直到朱隶轻咳一声,才缓过神,颤颤巍巍地递上奏折。
永乐帝就像没看到这些大再们一样,既不叫平身,也不说话,无声的像个影子。
一切都是朱隶在处理,口气完全像个皇帝。
于是朝廷上谣言纷飞,说京王爷控制了皇帝。
朱隶也不解释,他处理国事是不得已说话,其他的话,多一个字都不说。
朱隶下西洋期间,永乐帝最绮重的朝臣,是当年的道衍和尚,如今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群臣将此事报知姚广孝,姚广孝只说了一句话:“尽忠京王爷,就是尽忠圣上
永乐帝看着朱隶处理了十天国事后,终于有了表情,望着朱隶问道:。感觉怎样?。
朱隶回望着永乐帝:。我觉得我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没上您的当,做皇帝
永乐帝牵动了一下嘴角,接着不可抑止的笑容在脸上展开,徐皇后的去世带来的阴霾。终于开始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