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是故作姿态也罢,还是真得问心无愧也罢,总之第一笔四十万枚金币在四月初一正式装船,三天后由唐王领衔,黔国公和怀远侯为副的迎驾团就启程北上……>
“监国怎么没来?”>
下关码头的一片绿色海洋中,张国维疑惑地说道。>
在他们前方士兵们抬着最后一个装满金币的木箱走上漕船,唐王和负责的户部官员,帝国银行的职员做最后核对。而遮蔽江面的一艘艘漕船上一个步兵旅的明军全副武装,为龙兴天子南幸准备的各种仪仗立在这些漕船上。甚至还有大批青虫和迎驾会的耆老们也自己雇船在其中,准备跟随迎驾团一同远赴长安,而码头上则全是青虫,他们那仿佛已经胜利的欢呼声响彻长江两岸……>
普通老百姓没多少来的。>
正是春播季节,谁有闲心来看这个呀。>
不过坤兴公主和杨庆也没来。>
在下关码头的,只有代表他们俩的昭仁公主,小公主已经十一岁,穿着一身长公主礼服,一脸不耐烦地站在人群最前方。>
“没那心情吧?”>
瞿式耜笑着说道。>
“据说信公陪同监国去视察皇庄的春播了!”>
他紧接着说道。>
“这几个月监国似乎在外面的活动频繁了些,原本她一向不喜欢出皇宫的,怎么现在又是视察皇庄,又是视察慈幼院,上个月我记得还亲自到扬州督促过那里的小学建设吧?”>
张国维疑惑地说。>
“拉拢人心,为以后做打算!”>
瞿式耜说道。>
“要说公主的确贤良淑德,每次看到她的断臂,就想起她和先帝患难相随!”>
张国维叹了口气说道。>
“杨庆可正在报纸上鼓吹英国人的那个什么伊丽莎白女王。”>
瞿式耜说道。>
作为目前与大明关系最好的欧洲国家,英国的历史和现状正不断在杨庆控制的报纸上被介绍出来。尤其是他们刚刚砍了国王脑袋的壮举,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就,都铎王朝的宫廷大戏等等,都已经成为南京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实际上不仅仅英国,杨庆的报纸和其他出版物,就连欧洲其他国家也都没放过,比如荷兰人的共和国,英法百年战争,刚刚结束没多久的三十年战争。可以说从历史到文化到制度全面介绍,尤其是他们对美洲的殖民和对印第安人的灭绝,在非洲的大规模奴隶贸易更不能少。甚至还和大明进行一定的对比,最终得出大明目前从制度到经济到文化全面优于欧洲,不说别的,一个不洗澡的法国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伊丽莎白也算其中一个很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毕竟以公主继位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联想。>
“徒劳地挣扎而已!”>
张国维冷笑道:“只要陛下别鲁莽行事,他就别想再胡作非为,公主终究是个女人!”>
“女人怎么了!”>
数十里外的一处皇庄里,杨庆正对着一群女人说道。>
“女人不一样下地干活?女人不一样赚钱养家?上次李自成南下,淮西那些皇庄的女人都一样拿着手弩上城墙守卫,论起杀敌她们也不比男人差,要我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他继续xi脑。>
那些女人一片激动地喊声。>
这里其实是装备总部下属的一处被服厂,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收购来的棉花,在这里用珍妮机纺纱,用水力织布机织布,染布,然后再由这些女工缝成一件件军服。她们家里其实也都有地,只不过这些都是年轻姑娘不愿意干农活,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