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
这部俄罗斯片子,早上八点半,就在电影宫卢米埃厅开始放映,但聚焦前苏摇滚教父的主题,还是吸引了很多影迷早早就来了影厅。这几天的戛纳,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氛围。>
哪怕凑热闹的,也有电影迷的气质。>
仿佛这空气里都是电影的气息,任何穿过这空气走到季铭面前的,身上都带着丝丝缕缕的电影味儿,一闻就闻的出来。>
坐在季铭边上的是个意大利小伙,英语基本不会,却跃跃欲试想要沟通他甚至试图有一点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中文,真是疯狂。好在季铭的意大利语还可以交流,毕竟是歌剧之乡,季铭又是个好学的美声歌手。>
“我叫安德里,你好,中国对么?”>
“是的,你可以教我ing。”>
安德里在电影宫丝绒座椅上靠了靠,可能觉得挺舒服,又靠了一下,然后就自己笑了起来,跟个傻子一样:“这里真不错。”>
“是。你对摇滚感兴趣?”>
“对,还可以,有时候会听。”>
季铭有点怀疑:“听几十年前的摇滚?”>
“呃……”安德里有点犹豫,不过还是承认了:“其实我听得很少,我只是觉得这个电影很酷。你了解过么?它讲的是前苏的一个地下摇滚乐团……”>
他窸窸窣窣地跟背书似的,把听来的故事梗概和很多寓意,都将给季铭听,幸好他的词汇量也不是特别大的样子,哪怕是他的母语,季铭都能听懂。>
还没说完,电影就开始了。>
镜头是季铭有点熟悉的,也许是背景上的类似,那种压抑的爆发感,在他清奇的歌单上也能感受到一些当然,电影也有导演独一无二的才华,譬如式的穿插,黑白和泼色的交替……>
一部传记片,跟季铭曾经看过的一部美国的音乐传记片《一往无前》,好像两个气质迥异的时空代表。>
电影获得了空前的掌声。>
导演的缺席,并未阻碍观众给出自己的赞美。>
季铭跟安德里也站起来随之鼓掌,安德里有点懵懂,显然这不是个阅片无数的老司机,对于相对复杂的这么一部作品,吃起来略微吃力其实说起来戛纳的电影都不太容易吃下去,因为戛纳并不要求你兼具各种素质,流畅、有趣味、吸引人等等,只要有一项非常突出,就足以让你来到戛纳。>
这也是他们的理念,选一万部平庸之作的价值,也远远比不上任何一部具有格外长处的缺憾之作。>
这里不是影院,这里是电影的殿堂,人人捧着优点来到这里,也希望所有人能够从这优点里得到思考而不是去挑剔不足,尤其对于仅仅只是看片的欣赏者来说。>
是一部好电影,当然饶是以严格目光来看,季铭也可以这么说。>
但不太有获奖相,他想着,至少如果是自己,不会把奖项给它。>
“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很不错。”>
安德里打了个哈欠:“挺有意思的,但是我觉得有点困,可能确实是离我太远了,我也感受不到那些情绪。”>
季铭乐了一会儿,当鲍勃·迪伦、披头士出场,都没法让你感到兴奋的时候,你确实应该睡一觉不过最开始其实都是这样,看艺术片并不是一个消遣,很多时候它跟看含义深邃的书一样,趣味大减,趋势大家去看的,要么是能够从文字里找到认同感的,要么就是想要看完,然后去装哔。>
“晚上会去看么?《喜欢、轻吻、快跑》,是么?”>
季铭点头:“如果没有意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