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文书库 > 恐怖小说 > 我成了一条锦鲤 > 第0361章 旋风横扫 誉满两都(3/5)

第0361章 旋风横扫 誉满两都(3/5)

上一页我成了一条锦鲤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啃文书库在线收听!
/>

剧场门口长长的派对队伍,弯曲地跟蛇一样全是来看《末代皇帝》的。

在中国,看话剧火不火,质量高不高,别看其他的,就看那几座大剧院门口的排队队伍像首都剧场,现场买票的全是持人艺会员卡的,这意味着都是话剧的基本盘,平时京城那么多的话剧,就靠这帮人撑着,谁能指望一个两个季铭呢?

这帮人话剧老饕认可的戏,那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好戏了。

《末代皇帝》,甚至比杨力新、濮中昕、雷珈他们那一轮的《茶馆》还要受追捧《茶馆》啊,什么概念,这是人艺的镇馆之宝,长盛不衰的,何况还是这么一批顶级卡斯,都在这个点上被《末代皇帝》压下去一筹。

《末代皇帝》豆瓣专页上,几天后有这么一条评论:

“之前慕名去看了《末代皇帝》,评价看分数就行。我主要想说的是,这戏在剧迷那里,都把杨力新版《茶馆》给盖过去了,好不好的,应该都有数了吧?更何况,讲的直接一点,《末代皇帝》这戏,最大的看点,还真就是季铭的表演!说他一个人顶了一个《茶馆》,可能有点偏颇,但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

就是这么牛哔,季铭,以后说话剧的腕儿,他就得算一个了。”

这一类的评价,随着公演场次增加,渐渐多了起来。某乎那条“话剧史上”的顶赞下面,也开始涌现出好些支持者了,而且都是真看过的。问题下面新的回答,也是多了许多认同的声音。

“一个周冲够季铭自称一辈子的话剧演员,一个溥仪够季铭拿一个无愧于心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名衔。”

“看了戏的不叫好,那是你不懂戏。”

“往后数新中国以来的话剧角色,有季铭的溥仪一席之地。”

“去之前绝想不到,竟见证了一道话剧史的新印记。”

各种卖弄文采的断语,比比皆是。

别小看它们,大部分人是从众的,很多人叫好,然后很多人还拿牛哔哄哄的词汇来形容,最后就是留下了一个印象是真牛哔,非常牛哔。

当《末代皇帝》移师魔都的时候。

沪上老牌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在头版给出“旋风来沪,人艺话剧《末代皇帝》今晚沪上大剧院首演”,小标题“公演引万人轰动,被誉为近年最佳”,外加季铭的大头照就是那张逆光照。

最早是文化报的记者,用了这张图。

后来可能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特别有意味,发新闻的时候,都在用它,搞得好像它现在就跟《末代皇帝》绑住了一样,甚至成为一个logo式的的东西。

社会文化版给了一整版的空间。

从人艺谈到季铭,从电影谈到话剧,从名家评论到网友争鸣,最后还有编者按“编者认为多年来,还未有一台话剧能够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也未有一台话剧可以在大众中有这么高的热度,当然,它的艺术性也得到诸多肯定……所以沪上的戏迷朋友,一定不能够错过,因票务紧张,请特别关注相关剧院是否有新的加场信息。”

它们用了“旋风”这个词。

一台话剧,和“旋风”放在一块,可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儿了。

顾锐看着季铭,一脸感慨。

“不要那样的看着我我,我的脸会像个红苹果。”

“……你小子怎么这么能折腾啊?跟个不坐窝的兔子一样,跑欧洲去搞得沸反盈天,回国来这才多久,又搞出这么大动静?”顾锐说的咬牙切齿:“这回我们中心的领导真说了,你得找时间来合作一次。要不你看你排了国话的,演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我成了一条锦鲤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