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即各地负责人负责收集当地的新闻——至于用什么人、什么法子,皆由你负责人自己去想,收集到的新闻发到京都总部,最终能够登报的新闻如果有你所负责地区的,那么你将收到总部支付给你的报酬,登得多当然挣得就多,但前提是必须真实,且你的消息更能吸引人。
这种承包到个人头上的方式能够让燕四老爷省去不少心力,也不必亲身跑到当地去进行督促,且有了这样的支付报酬方式,也不怕当地的站点不够尽心。
由于是周刊,不必太讲究时效性,燕子达闻的第一期报纸着实花了不短的时间才制作出来,主要是因为这是打响名头的第一炮,报纸的主编人员们是谨慎再谨慎、精心又精心地来回修改来回加工才完成了成品。
大家怀着忐忑、激动又雀跃的心情,将这第一份成品先行印制了一百份,而后由燕子恒燕子恺哥儿俩分头拿去送给了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朋友观摩并给出评价。
——齐刷刷的五星好评!
从未见过如此新颖的邸报!从未想过几页装订在一起的纸上可以浓缩这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从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其他角落里竟然还发生着这样那样新奇有趣的事件!
——太有意思了!这“燕子达闻”真是能够让人足不出户便达闻天下啊!
有了第一批读者的好评,燕子报馆立时有了底气,先将第一期报纸的模版一式份发给全国各地的站点,让站点照着模板在当地展开印刷,由于京中的总部不可能即时掌握印刷数量,所以合作契约里规定了,不论你卖出多少份报纸,都需向总部上交若干收益,比如规定了你这一期的报纸向总部上交一千两银,而你总共卖出了三千两,那么你就自赚两千两,但若你只卖出了八百两,你还得倒贴总部二百两——这就迫使各地站点要自行想法子多卖创收,卖得越多赚的就越多,同时还要保证自己提供给总部的新闻更有质量,以提高报纸的卖点。
燕子达闻定于每周的月曜日,也就是星期一发刊,前一天日曜日就已经将次日要贩卖的数量都印刷了出来,也由于是第一期,知名度为零,报馆一次性并没有印得太多,如果销量很好的话,后面还可以加印。
月曜日的早上,燕七就拿着一大摞新印的燕子达闻去了书院,自己班的教室里先放上一份,张罗着同学们课间的时候可以翻看,而课间时她又拿着剩下的报纸和燕八姑娘一起将绣院的课室转了个遍,每个课室都塞上了一份。
在锦院那边则有燕四少爷来分发报纸,燕三老爷负责往先生们的办公室里投放,燕四老爷这位燕子报馆的馆长却是亲自上了大街,满城转着视察报纸的销售情况。
京都报纸的销售点,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固定的销售点多设在燕四老爷朋友兄弟开设的各类铺子里,另还有他这些日子亲自跑下来的合作点——比如酒楼饭庄,比如茶馆书斋,甚至青楼楚馆里都有燕子达闻的代售点,这些地方要么人口流动量最大,要么最适宜读书消遣,再要么可以用来打发闲暇时光。
而流动销售点则雇的是一些流浪儿走街串巷地进行兜售,前期先免费提供给这些流浪儿一身新衣和第一天的报纸,挣得的钱用来买第二天需要兜售的报纸,如此既能扩大报纸的销售面,也能帮这些流浪儿解决温饱问题,算是一举两得的善事。
燕子达闻的定价并不算贵,流浪儿们七文钱买,十文钱卖,卖十份一顿饭钱就有了,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买得起,但一份报纸的制作单这些纸张的成本就不见得少于十文,按这个价卖的话,几乎是挣不到钱的,而燕四老爷并不担心,因为他大哥和他七侄女都说了——一旦燕子达闻打响了名头,它的价值就远远不只是一份“综合新闻”这么简单了——
“它只需出租广告位就能大把捞金。”——他高深莫测的侄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